二、环境
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长期以来在历史上看,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始终维持在0.028%,从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二氧化碳提升很快,1996年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份数上涨到了0.035%,2007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383ppm(1ppm=百万分之一),目前人类每年要向大气中排放2.0×1010吨的二氧化碳,其中美国占23.7%,中国占13.6%,俄罗斯占7%,占日本5.2%,德国占4%,印度占3.6%,英国占2.6%。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到2100年,地球温度可能会上升3-4度。在过去40年,已经造成了4.1×104立方公里的冰融化,海平面上升了13cm。
2)酸雨
酸雨是通过燃烧煤、石油、天然气而产生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产物,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为硫酸和硝酸,一般的雨pH为6左右,而有些地区现在已经下降到pH2-5,酸雨有时比番茄汁和柠檬汁还要酸。最早发现酸雨是在北欧,现在世界各地已普遍下酸雨。我国酸雨频度和强度是至北向南逐渐加重,有的地区酸雨出现率以达80%。酸雨不仅能杀死水生生物,破坏水体,还能伤害陆地植物、破坏土壤肥力、腐蚀金属等。
3)臭氧
在距离地球表面15-20km处的平流层中,臭氧含量非常丰富。它能有选择地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最近30多年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正在破坏臭氧层,造成全球性的环境危机。氟利昂是被人类广泛用于喷物剂、制冷剂的化合物,氟利昂会在强紫外光下分解臭氧。1978-1987年国际臭氧趋势观察小组观测发现,南纬39-60°臭氧层减少了5-10%,北纬40-64°减少了1.2-1.4%。按这个趋势发展,到2075年臭氧层将比1985年减少40%,到那时候全球皮肤癌达到1.5亿,农作物减产将达7.5%,水产品将损失25%,人体免疫功能会显著减退。
平流层中臭氧每减少1%,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就会增强2%,如果失去臭氧层的屏障,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来说是灾难性的。1977年通过了《保护臭氧层行动世界计划》,并成立了国际臭氧层协调委员会,1989年后又通过《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对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费做了限定性规定,2000年1月1日全部淘汰氟利昂。
4)污染
污染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污染影响生存环境也威胁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有时对自身的危害也是很大的,举例来说,DDT农药本名二氯二苯三氯乙烷,1874年德国化学家首先合成了DDT,二战期间开始使用DDT,战争期间DDT几乎是公认的“灵药”。既然DDT效力很好,战后的农业生产中开始竞相使用DDT消灭农作物中的害虫。
当DDT开始使用时人们已经知道它对人类和其他动物有毒性,DDT在美国上市5年后,有科学家指出在DDT普遍使用的过程中,已经发现有毒性。美国原本不允许牛奶中有任何杀虫剂的存在,但某次检测中高比例出现DDT,美国政府于是认为无法保持牛奶中不含有任何DDT,于是定为耐受标准,1.25/百万。那时候,DDT开始进入人类的食物链。
DDT是积累毒物,堆积在体内,长时间驻留,不易排出。1972年,美国开始禁止使用DDT,但已经为时过晚,DDT极稳定,不易被破坏,会保存在土壤中。DDT在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最终到达人体,其含量也逐级增加,食物链顶端DDT浓度会最多。
2.室内空气的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