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人口与环境、资源 下一节 返回
 
  第一节 人口发展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后,人类的数目不断增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口增长速度日趋加快,现在全球的人口是人类历史上最多的。

1.世界人口发展的三个阶段:

世界人口增长的全部历史,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缓慢增长阶段:

这个阶段包括公元前3000年以前人类的全部历史。这时人类处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死亡率极高。经过对加拿大发现的原始人进行估算,这个阶段每200km2最多只有一个人,人口平均每千年增长千分之二十,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20岁,人口的增长非常缓慢。

2)稳定增长阶段:

这个阶段从公元前3000-1750年,大约从奴隶社会开始一直到18世纪产业革命为止。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生存条件得到改善,从公元初年世界人口约为2亿,到1600年左右世界人口达到5亿左右,到1750年约为7.5亿人。

3)迅速增长阶段:

这阶段从1750年到现在,是从18世纪产业革命开始的。由于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使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更是迅速增长。1988年世界人口突破50亿大关,到1999年世界人口据已增长到60亿,平均每年新增8600万人。联合国世界人口状况报告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90-100亿左右。

2.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日趋加快。

地球上总人口达到第一个10亿用了近300万年,第二个10亿用了约130年,第三、四、五、六个10亿则分别缩短为33年、14年、13年、12年(表1)。人口翻一番的时间也大为缩短。

表1.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达到的大致时间

增加10亿人口所需年份

第一个10亿

1800年

近300万年

第二个10亿

1927年

约130年

第三个10亿

1960年

33年

第四个10亿

1974年

14年

第五个10亿

1987年

13年

第六个10亿

1999年

12年

二次大战刚结束时,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4个:中国、印度、苏联、美国。而到1990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已达10个,增加了印度尼西亚、巴西、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有些大战结束时人口不过2000万到3000万的国家,如尼日利亚、墨西哥等,如今都已跻身于世界人口大国。

3.世界人口增长有放缓的趋势。

近年来,各国政府,尤其是一些人口压力较大的国家和地区,都加强了对人口增长的调控,这些调控的效果最近已经有所显现。

 二、我国人口增长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经历了各种社会制度和不同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逐步得到提高,人口也在为断增长,至今已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我国人口增长的历史

我国历史上人口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先秦时期──人口缓慢发展阶段 这时中国处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生产力低下,人口死亡率很高,人的平均寿命很低。据历书不完整记载,到夏禹时代(公元前2205年)人口达到1355万人;一千年后西周初期(公元前1079年)人口仍维持在1371万人,变化不大。战国时期形成我国历史上人口增长的第一个高峰,到秦统一时(公元前221年)人口达到约2000万人,这是我国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时期,社会生产力 得到进一步解放。

2)从秦到明──人口起伏增长阶段 这时处于统一的封建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而频繁的灾荒和战争造成人口在量的死亡。据统计从公元元年到1644年,较大的水灾和旱灾各有近千次,并造成大饥荒,一次旱灾可造成的死亡率最高达总人口70%。战争也造成人口极大的减少。这使人口数量呈波状起伏状态。东汉时期(公元157年)人口已有5648万人,一百多年后经三国时期的频繁战争人口就养活到760万人,盛唐时期人口达5000万人,唐末仅剩1600多万人。这时期我国人口呈周期性起伏状缓慢发展。

3)清至民国──人口迅速发展阶段 这时为封建社会后期。人口大幅增长始于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清初(1651年)人口约5300万,到康熙24年(1685年)即达到1。1亿人。乾隆55年(1790年)人口突破3亿大关,鸦片战争前(1840年)人口达到4亿。1685年—1840年期间是我国人口激增的第二个高峰,此时政局稳定、疆域扩大,生产发展,人口不断增长。

鸦片战争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口发展减缓,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时人口降到3.4亿人。

4)建国以来──人口膨胀阶段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则迅猛增长。新中国建立时(1949年)人口为5.4亿,到1987年人口翻番达到10.8亿。1995年2月14日成为中国12亿人口日。2005年1月,中国人口达13亿。

解放后人口增长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为1953-1958年平均每年增加1200万人,1957年自然增长率达23‰。第二个高峰为1962-1970年,共增长人口1.6亿人,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为25.4‰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工作加强了,生育水平显著下降,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从1970的33.43‰和25.8‰下降到1994年的17.7‰和11.2‰,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是我国人口的膨胀并未到此结束,人口发展的惯性将推动人口增长冲力持续到下世纪中叶,达到人口总数15亿左右的值,造成极大的人口压力。

2.我国人口的特征

我国人口状况有如下特征是:

1)增长速度快。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时代,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尽管现在自然增长率已下降到11‰左右,但仍比发达国家要高。

2)人口基数大。13亿人口是一个庞大的基数,表现为社会育龄妇女多,生育能力强。现在每年净增人数仍达1400万人以上。

3)年龄构成较轻,但人口老龄化在加速。1990年起我国为成年型国家。但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加速了人口老化的进程。本世纪末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1.28亿人(占总人口10%),到2050年将达3.79亿(占24%),社会问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