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每天我们在教室上课,用的做多的就是声音。
不知你是否看过卓别林的无声电影,动作是否都很夸张?
请你设想一下,如果一个恐怖电影片段配有逼真的恐怖音乐,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如果去掉声音,还会常生同样的效果吗?当然不会。
可见声音给人传递的信息有多少啊!
下面就让我们领略一下,接受声音信息的听觉器官吧。
人耳能够感受到的声波振动频率,在20-20 000Hz之间。

如图所示,听觉器官是耳。
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声波通过外耳、中耳等传音装置,到达耳蜗后,引起淋巴液和基底膜的振动,使耳蜗感音装置中的毛细胞产生兴奋,将声波振动的机械能转变成为听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这些神经冲动以特定的频率和组合形式编码声音信息,传送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1.外耳

如图所示,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耳廓的形状有利于声波能量的聚集。
耳道是声波传导的通路。作为一个共鸣腔,它的最佳共振频率大约在3500Hz附近;当声音由外耳道传到鼓膜时,其强度可以增加约10倍。
2.中耳
包括鼓膜、鼓室、听骨链、中耳小肌和咽鼓管等主要结构。如上图所示。
(1)鼓膜:鼓膜是一个圆锥形的膜性结构,漏斗形的膜中央内侧与锤骨柄相连。鼓膜就像电话机受话器中的振膜,具有良好的频率响应和较小的失真度,鼓膜的振动与声波振动的频率相同。
(2)听骨链:听骨链的锤骨、砧骨及镫骨依次相连,三块听小骨形成一个两臂之间呈固定角度的杠杆。镫骨与内耳的卵圆窗相连。
鼓膜、听骨链和内耳卵圆窗之间的联系,构成了声音从外耳传向耳蜗的有效通路。
声波经鼓膜、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振动压强增大,这种现象称为中耳的增压效应。在整个中耳的传音过程中,振动压强增加了22.4倍。
(3)咽鼓管: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鼓室内的空气通过咽鼓管与大气相通。因此,咽鼓管对于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形状和振动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咽鼓管被堵塞,鼓室内的压力就会下降,引起鼓膜向内凹陷。在飞机的突然升降,或潜水时,经常发生这种情况,通过吞咽、打哈欠等动作,可以使咽鼓管的管口暂时开放,可以有利于气压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