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根据神经递质对突触后神经元作用的性质,神经递质可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类型。
(1)兴奋性递质
兴奋性递质,是指能够对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性影响的神经递质。
轴突末梢含有兴奋性递质的神经元,我们称为兴奋性神经元。
兴奋性神经元,与突触后神经元形成的突触联系,称为兴奋性突触。
例如,谷氨酸就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兴奋性递质,释放谷氨酸的神经元,称为谷氨酸能神经元。
(2)抑制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是指能够对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抑制性影响的神经递质。
轴突末梢含有抑制性递质的神经元,我们称为抑制性神经元。
抑制性神经元与突触后神经元形成的突触联系,称为抑制性突触。
例如,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就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抑制性递质。
5.神经调质
有些化学物质,含量非常少,可与突触前膜或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控制突触前膜递质释放的数量,或者调节突触后膜对递质反应的敏感程度。这类物质,一般是多肽类递质,因为这些物质的作用比较特殊,所以,又称为神经调质。

如图所示,神经元轴突末梢含有两种突触囊泡,大囊泡含有肽类递质,小囊泡含有小分子递质。当突触前神经元产生较少的神经冲动时,只释放小分子递质。当突触前神经元产生较多的神经冲动时,钙离子内流增多,小分子递质和肽类递质,就会同时释放。
因此,多种神经递质和调质的共同作用,使神经调节的形式更加多样化。
无论是递质和调质,都必需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引起细胞的反应。因此,细胞反应的类型,不仅与递质有关,还与受体的类型有关。
研究发现,同一种递质,可以和不同的受体结合,引起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突触的传递效应,最终取决于受体的类型,而不只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