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课标》在模块III的说明中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本部分至少选择3个中国案例,1个外国案例。在《地理课标》的内容栏目中,还往往使用“以某个地区为例”这些词语进行叙述。可见,课标比较重视教材中案例的使用。四套地理教材模块3的大多数章节内容都是采用案例方式编写的。
《地理课标》内容 |
人教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中国版 |
了解区域的含义 |
无案例 |
无案例 |
正文案例:兰州地区、京津塘、上海浦东。活动案例:海南岛、庐山地区 |
无案例 |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
正文案例: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对比 |
正文案例:我国东中西部差异 |
正文案例:日本和英国对比:我国的区域差异。活动案例:长江流域的不同区域 |
正文案例:我国三大自然区和经济带。活动案例: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 |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
正文案例:长江中下游平原 |
正文案例:美国东北部 |
正文案例:美国五大湖地区;我国“南水北调”。阅读案例:大庆油田:我国的“西气东输”。 |
“拼盘式”案例:不同阶段选取不同案例 |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
正文案例:我国的“西气东输”;东亚地区的产业转移。阅读案例:“西电东送”
案例研究:“南水北调” |
正文案例:我国南水北调;我国西气东输;我国西电东送;我国产业转移 |
|
无正文案例。阅读案例:美国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 |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
正文案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活动案例:非洲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前苏联垦荒区的荒漠化;亚马逊热带雨林地区;我国三江平原地区的湿地保护 |
正文案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洞庭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正文案例: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探究案例:我国西北地区(注:区域开发与整治) |
正文案例: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活动案例:洞庭湖湿地 |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六与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六与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措施。 |
正文案例: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活动案例:澳大利亚莫累-达令河流域;阅读案例: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的综合利用;案例研究:尼罗河与阿斯旺 |
正文案例:美国田纳西河流域 |
正文案例:我国长江流域 |
正文案例:美国田纳西河流域
活动案例:塔里木河流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