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上海二期高中地理教材与全国版新高中地理教材框架结构对比 下一节 返回
 
一、全国版教材编写的背景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颁布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地理课标)))已于2003年4月正式颁布。《地理新课标》的许多方面较之于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都有了显著变化,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地理科学发展的趋势,符合培养21世纪新人的教育要求。《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主要有5个方面: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这对我国地理教材编写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课程目标上,强调从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在课程结构上,主张以模块的形式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在课程内容上,倡导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地理基础内容,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学进展和学生经验的密切联系;在课程实施上,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关注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提高;在课程评价上,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结合。

2、国家“一标多本”教材方针的实施

1985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教育水平也有很大差距,一套统编教材很难完 全适应全国各地区的需要。为此,当时的国家教委决定教材编审制度,在统一教 学计划和统一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鼓励各个地方、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有条件 的专家、学者、教师个人编写教材。教育部在2001年6月8日颁布的《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 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教 材多样化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课程改革的难点之 一,这为加强中学教材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个具有重大机遇和挑战性课题。

3、中学地理教材多元化局面的出现

按照课程改革“一标多本”的指导方针和相关政策保障措施,许多出版单位和编写团体根据新的《地理课标》编写了多套高中地理教材,其中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和山东教育出版社等四套高中地理教材于2004年初审通过。2004年9月首批进入山东、广东、宁夏和海南等四省进行试用实验,2005年9月江苏进入实验,2006年扩大到福建、浙江、天津、辽宁、安徽等省区,2007年或2008年以后,除个别省区外,将全部进入高中地理新课程。两年多的试验区实践,为四套高中地理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研究信息,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实验成果。《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将根据实验省区的实践,进一步修葺完善,现行的四套地理教材也将进行同步修改。其它一些新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也将会陆续编写出版,届时,我国高中地理教材的版本更多,地理教材更加多元化。

通过研究发现,四套地理教材都能不同程度地体现《地理课标》的新理念,教材的框架结构都采取了模块化设计和章节体例结构,三个模块相对独立,教材对《地理课标》的内容顺序和呈现方式进行了一定处理。

二、全国版四套高中地理教材架构特点对比分析  

1、四套教材模块之间的内容设计分析

(1)模块结构设计分析

从四套教材的模块架构来看,四套地理教材都是根据《地理课标》编排了地 理I、地理Ⅱ和地理Ⅲ等三个模块。四套地理教材都是按照“由远及近”的内容逻辑顺序编排,即教材的模块均基本按照“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顺序编排,每个模块分别独立编写为一本,每套共三本。除了鲁教版教材使用“单元”形式外,其它三套地理教材都以章节的形式组织内容。

(2)、模块主线和内容设计分析

四套教材都力图体现教材的“人地关系”主线,力图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进行融合,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人教版教材按照“暗线”的方式体现人地关系主线,虽然章目标题中没有出现“人地关系”的字样,但每个章节的具体内容中力图体现“人——地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教材编写思想。如模块I第2章的“全球气候变化”、第3章的“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每章最后的“问题研究”也是体现人地关系思想的重要平台;湘教版教材和中图版教材则采用“明线”的方式:模块I最后单独设置一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模块2最后单独设置一章“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鲁教版教材仅在模块I的最后一章安排“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模块2没有单独设置章目。

(3)模块导入语和结语设计分析

①导语设计分析。湘教版和鲁教版地理教材在模块1设置了教材“导语”

     

图 湘教版教材的“前言”(左)和鲁教版教材的“院士寄语”

湘教版的“前言”题目是《走进地理学》,用4页版面,从初中地理学习谈起,最后以“地理学是什么”、“地理学做什么”、“地理学怎么做”等三个内“学好地理学将使你终身受益”结尾;鲁教版教材则使用李吉钧院士的一篇文章《学好地理,培养科学发展观》作为开首,介绍高中地理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理课程的重要性和重大社会价值中图版教材均没有设置“前言”部分,激发中学生学好地理的热情。人教版和教材正文开门见山,直接进入章节内容。

②四套教材都缺少“结语”设计。从四套教材来看,每个模块的最后都是“中英文词汇对照表”,内容十分简单,既没有针对模块教材内容设计相应的内容总结,也没有相关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