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关于主题活动的计划与记录 | |
主题活动的计划与记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也是师生互动的发展过程。整个计划与记录实施都是在活动过程中师生在彼此平等自然关系的交流中产生、完善和形成的。计划是在阶段目标,特别是在记录孩子的言行和了解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教师们经过充分地思考、分析,预见主题可能展开的所有线路,考虑和判断孩子可能形成的问题、假设和探索路径,并留给孩子充足的空间,循着他们自己的需要发散出去。随着探索不断深入,计划在不断推进。而记录也在不断地进行中,为不断推进计划提供了充足的依据。这里要强调的是,教师的记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了解分析孩子的有效教育工具,又是推动支持孩子发展的有力手段。 鉴于在实践中的认识,芷江中路幼儿园设计了探索型主题活动计划与记录表,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发展留下轨迹,也为教师更有目的地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提供方向,积累经验。 探索型主题活动的计划与记录计划记录表由六部分组成,即:主题、主题网络、环境与材料、主要活动、表达分享、目标达成与经验获得等。 主题:主题或由幼儿生成或由教师预设,或由师生共同产生,并提示主题产生背景。 主题网络:教师预设栏目是经过教师广泛地讨论,尽可能充分地在注意孩子的兴趣基础上,预测所有与主题有关的内容并将主题网络张开,并根据幼儿年龄段的不同幼儿可能的、必需的经验梳理。幼儿生成主题网络的栏目是孩子们随着活动展开,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兴奋点逐渐编织的网络,同时也可能是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引发孩子生成而编织的。 环境与材料:随着孩子们探索的不断深入,师生都要通过多种途径去收集与本主题相关的资料。教师应根据主题内容与不同组织活动内容与方式,创设相应的环境,并提供丰富的具有挑战的多元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研究的问题自主地或在教师的支持下主动地去收集所需资料,并与环境产生互动。 主要活动:幼儿根据不同次级主题内容所需,自主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活动。教师随着幼儿不同需要,或组织幼儿进行外出调查活动,或启发引导幼儿展开园内各种探索活动。 表达分享:表达分享是师生互动过程。因此记录表达分享内容,着重表现幼儿自主自由尽兴地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表达,并将探索、表达的过程与同伴、教师一起交流,共同分享快乐,讨论疑惑,从而推动孩子新一轮的探索。 经验获得与目标达成:关注、记录孩子在探索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经验,目的是能为下一次探索活动预测作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支持与帮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并获得新经验。目标的达成首先主要是围绕阶段目标而展开。 关于计划与记录,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些问题大家不妨去思考一下并推荐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实例供大家参考问题是“主题活动的计划与幼儿园一日(周/月)计划的关系?日(周/月)计划中如何体现主题活动的目标与内容?”、“如何捕捉幼儿有意义的行为进行记录与分析”、“教师怎么样提高观察与记录的效率?”等。 我们可以借鉴的内容在上海市“二期课改”学前教育新教材培训读本,《走近“新教材”》这本书中的专题之七-计划与记录。这里不再展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