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案例“我是怎么提高观察与记录的效率的” |
||
目的: 从案例分析中了解老师做好观察记录前能力准备以及采取适恰的记录方法能够提高观察记录的效率。 建议观摩案例的思路与方法: 1、我们可以自问,自己的记录对于了解孩子,推动孩子的学习有帮助吗? 2、怎么处理好既要关注推动孩子活动,又要记录孩子这对关系? 3、你是怎么提高记录的有效性,你的方法是? 实录一: 电脑游戏是涂涂的最爱,他最喜欢“小狗飞翔”的游戏了,这是一个闯关的游戏。但是每次打到“大鱼”关时总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们仍然抱着成功的希望继续努力着。涂涂和伦伦两人,一个控制方向,一个发子弹,凡凡百一边看他们闯关。 凡:“这次一定要成功啊,加油!” 涂:“好的,我会努力的!” …… 凡:“哎,看来又不行了,肯定输。” 涂:“你要给我信心我才能赢啊!” 从前的涂涂性格比较孤僻,不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同伴们常常抱怨他霸占着电脑,他的朋友也寥寥无几。而现在的涂涂学会了分享,他会和朋友分工合作,同时也感受到成功有时候也需要朋友的鼓励和帮助,涂涂真的进步了,朋友也越来越多了。 实录二: 早锻炼时,章珏选择了滑板和轮胎,并且想出了不少好主意。 (1)珏:“真累啊,拖也拖不动啊!” (2)珏:“把绳子绑在轮子上吧!” (3)珏:“还是这样最省力!” 从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孩子百折不挠的求知欲望,一次次的改变绳子的连接方式,第一种方法,由于力的分散,章珏觉得很辛苦;第二种有了进步,不那么吃力了,但是绳子与地面发生了摩擦,还是很费力;第三种方法是最省力的。但是我并没有满足于此,不能将孩子的探索行为画上句号,我给孩子留下问题:“你很棒!还有别的办法吗?” 思考: 观察记录真实地记载了幼儿的一些行为,教师通过记录可以更仔细的了解幼儿的特点,更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的确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完成一份观察记录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怎样提高记录的效率呢? 首先,在记录前需衡量记录内容是否有价值。我们常把孩子比作五月的天——多变,在一日生活中幼儿不停的发生着各种行为。作为观察者,我们需要具备敏锐的目光,及时抓住幼儿产生的有价值的行为。同时也要避免“量”化,不能将评价观察记录的标准停留在数量上,应该保证观察记录的“质”,体现出记录的价值。 其次,记录的方式也有很多,究竟采用哪种方式取决于观察内容的需要,选准了适当的方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案例一采用了对话式和叙述式,从简单记录孩子间的对话和分享游戏这个行为就可以抓取到有价值的信息。而案例二是孩子在运动中发生的探索行为,这样的观察内容如果用叙述的方式显然会遇到难以表达清楚的问题,但是用图文的方式让人一目了然,孩子的行为也清晰地展现在教师眼前,同时也节省了记录的时间,提高了记录的效率。 案例点评 通过案例的分析教师中普遍认为教师在教室中要关注这么多的孩子,哪有时间去观察与记录孩子,对于这样的观点,实例分析从中一方面让老师认识到观察记录能了解到孩子个体的不同特点,另一方面也在怎么提高记录的效率上面让大家有所启示。 其实老师在与幼儿一起活动时,老师随时都在观察,大量的信息进入老师的视野,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必需记录,也不是记得越多越好(这跟有专题研究需要,对孩子的言行记得越详细越好的性质不一样)。老师需要明确你的记录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简单的记或完成记的任务,这就完全没有价值。你的记录是为了解读幼儿,为研究自己的推动的是否有意义等,那么这样的记录才是有价值的。案例中的老师的第一步,就是要衡量记录的内容是否有价值,这需要老师的专业能力的提高,老师这一工作是功夫在外,要从《课程指南》中对于儿童的年龄特点的把握,儿童阶段目标的了解的基础上。案例中的老师的第二步, 选准记录方式。她的经验是从简单记录孩子间的对话和分享游戏这个行为就可以抓住有价值的信息。并且他运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来提高记录的效率。我们通过案例可以总结一下自己的有效记录经验与同伴分享。
案例摘自《走近新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市教研室主编200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