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阅读提示: |
||
如何通过进餐方式的调整,使进餐保育目标与制度性的、常规性的规则和秩序灵活地结合在一起,在保证营养、各种活动的前提下,充分给予孩子可供选择的空间,还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点心时间。 |
||
案例: |
||
喝牛奶、吃点心的时间到了。 桌上放着饼干、牛奶,孩子们一起洗完手,来到餐厅,找个座位坐下,吃完他规定的点心,一起开始新一轮的活动…… 这在幼儿园是司空见惯的。 不可否认,传统的点心活动时间为保教工作提供了便捷,也保证了孩子们每天定量定时的饮食习惯;然而,这样的规则,大大限制了孩子们自由活动的空间。于是,我们在发现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不断地调整、总结、再调整、再总结,逐渐形成了融制度、常规与灵活、自由于一体的体系。 第一次调整: 将每桌放上各不相同的饼干,孩子自己选择他们的邻座、自己的座位。孩子们喝着牛奶,吃着自己爱吃的饼干,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在这一过程中,节省了以往因为互相等待而浪费的时间,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自由掌握进食的速度。 第二次调整: 我们把晚间吃水果、喝牛奶及自选游戏、生活活动时间结合起来,给孩子一个整体的自由调控。在十八点三十分至十九点三十分一个小时内自己做主先选择吃还是先选择玩。老师将会在十九点十五分左右用八音盒来提醒还未吃点心的那些孩子们,他们逐个洗手、吃点心及刷牙、洗脸、洗脚。在这段时间里,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自由选择。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观察者。这样,真正创设了家庭氛围,使寄宿制的孩子在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中成长。在这种环境中,一改往日机械、窘迫、压抑的氛围,他们是轻松的、快乐的。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给予孩子适度的尊重,幼儿的愉悦情绪就会升华,他们再也不会过度地受到压制、受到规则的限制,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第三次调整: 晚间吃、喝、玩时间相结合,让孩子自由调控的做法给了我们启示。于是,我们将早晨吃点心,喝牛奶及玩玩具的各项活动也结合起来。九点至九点三十分,三十分钟的时间也由孩子自己控制、自己选择。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这样的做法有一点不太尽如人意,孩子往往会选择自己喜爱的食物多吃一些,从而冷落自己不喜爱的食物;久而久之,就难以保证幼儿每天所需的营养。为了能保证每个孩子必须摄入的营养,我们在每张餐桌上放上了一块小牌子。牌子上画着必须食用的饼干、核桃以及红枣的数量,同时写上了汉字,标上了拼音,让他们以自助的方式选择点心。这样既保证了幼儿的营养,又提高了幼儿的进食兴趣,寓教于乐。 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选择是我们所追求的,而在三次调整中,我们逐步将这一目标与制度性的、常规性的规则和秩序灵活地结合在一起,在保证营养、各种活动的前提下,充分给予孩子可供选择的空间,还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点心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