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创设丰富多元的阅读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 |
多元的阅读环境是指:根据幼儿不同发展的阶段特征,提供发展智能、创造力的环境,给幼儿创造多样化选择的机会,使其扬长避短,用自己喜欢、早期阅读擅长的阅读方式学习并构建新的知识,从而激发每个幼儿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幼儿的个性。 多元的阅读环境能让幼儿在与阅读环境的互动过程中运用已有的阅读经验主动去探索,感知内化并积累新的经验,那么如何创设多元的阅读环境呢?有以下几种具体做法: 1、创设独具特色公共阅读环境 (1)园内绿化环境:幼儿园里都会种植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我们可以在每棵植物上挂有图夹文的注释。让幼儿通过阅读了解植物的名称,知道养护植物的方法。还可以准备一些观察记录本,让幼儿在观察、记录中探索植物生长的秘密,并制作成图书,便于其他幼儿翻阅,互相交流。 (2)开放型阅读室:可将其分割成三个不同的阅读活动区域。 “宝宝书屋”——放置一些厚厚的地毯、软软的靠垫、卡通的沙发,许多可爱的长毛绒玩具;在图书陈列架上、小藤篮里放一些低幼、婴儿读物。这个“小书屋”就成了托小班宝宝们的最爱了。 “自编书坊”——可陈列一些幼儿自编的图书、报纸。比如:“飞飞游记”“秋天的故事”、“父与女的对话”等,幼儿可以在这里向同伴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的快乐。 “亲子书吧”——这是一个专门进行亲子阅读的区域,可放置木制的茶几、软软的沙发,布置得温馨舒适,有一种家的感觉。提供大量的藏书,每天都能吸引幼儿和家长在此共享亲子阅读的快乐。 (3)故事走廊:幼儿园一般会有长长的走廊,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为幼儿创设富有特色的阅读走廊,透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如小班的故事走廊:教师可以用彩色纸制成适合小班年龄孩子阅读的“小兔米菲”故事。让小班的幼儿在爸爸妈妈、老师的帮助下用自己丰富的肢体动作解读故事;中班的故事走廊:教师可以用白描画的形式勾画出“父与子”的有趣故事。让中班的孩子和父母一起讲讲这诙谐幽默的故事;大班的故事走廊:可以由师生合作绘制一些适合大班年龄的成语故事,自由活动时,幼儿和同伴合作讲讲演演,走廊俨然成了小舞台。 2、创设颇具个性的班级阅读环境 班级内不仅可以创设不同的活动区,如生活区、美工区、建构区、益智区、音乐表演区等,在每个区内都提供不同的阅读标识。还可以根据班级教师、幼儿特点,创设更具个性的环境。 (1)“温馨家庭式”的阅读区:阅读区内放置着软软的地毯、舒适的沙发、摇椅;柜子壁上放置一些可爱的小布偶;沙发旁有小吊篮(篮内有各种图书)。阅读区环境温馨舒适,特别适合小班的孩子,他们可以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随时随地在地毯上、沙发上、摇椅上翻阅自己喜欢的图书,就像在家一样,感受阅读的愉悦。 (2)“浪漫童话式”的阅读区:教师尽量挖掘每一处可利用的地方,巧妙设计。如“空中”垂挂着柳枝,墙壁上立体的书架陈列着各种书籍,教师用纱缝制成的一个私密的阅读小空间——称之为“绿纱小屋”,里面有用纸板箱制成的小沙发、小书桌,这样的环境最适合中大班会独立阅读的幼儿,他们可以坐在里面静静的阅读,并展开想象的翅膀。 3、投放丰富多元的阅读材料 在为幼儿提供材料时,应趋向于兴趣性、可操作性,将阅读活动目标和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蕴涵在材料中,让幼儿在自由选择的过程中,在阅读以及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建构新的知识。 (1)多种内容的图书媒体阅读材料 图书媒体阅读材料指的是图书以及可视、可听的多种媒体材料。包括:磁带、录像带、VCD、电脑课件等材料。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图书媒体材料: 其一,常用的图书媒体材料——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来提供图书及媒体材料。如:小班图书区域除了童话故事,教师还可提供一些自制的骰子书、手帕书、照片书;以及适合小班孩子的低幼童话录音带。中大班图书区教师可提供一些以知识类为主的图书。如《幼儿知识百科》、《十万个为什么》、《小博士问与答》等各类少儿读物、报纸、识字卡片、动画片、故事录音带等适合中大班幼儿阅读。 其二,与主题相关的图书材料——师生可共同收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书媒体材料。如中班“我在马路边”的主题,教师可在主题活动前放置《小小车迷》、《车的世界》等书籍,激起了幼儿的兴趣,生成了幼儿的热点。在主题进行中,教师可鼓励幼儿收集资料,让幼儿将这些资料汇制成资料图书,供大家互相交流阅读,拓展经验。在主题活动后,幼儿根据自己对车的兴趣自编小图书,将这些自编的小图书放置在图书区内,供同伴阅读共享,回忆主题活动中的热点话题。 其三,拓展性阅读的图书材料——教师和家长共同提供一些能帮助幼儿拓展当前阅读经验的图书及媒体。在这个学习型的时代,我们发现家长也有很多有意义的藏书及媒体材料。教师可鼓励家长把家里的好书、vcd拿来,设立了一些特别的阅读栏目,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拓宽知识面,拓展阅读经验。 (2)自然丰富的生活体验阅读材料 生活体验阅读材料指的是能帮助幼儿从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所获得的内心感受并对其进行解读的材料。包括海报、标志、生活物品等生活素材以及幼儿日常的生活情景。 如在教室的益智区,教师可提供幼儿园的平面图,让幼儿根据平面图的标识,在对应的空白图纸上,贴上幼儿园园区各活动室的相关照片。这份材料需要幼儿日常对幼儿园的细心观察以及对平面图标示的细致解读进行操作摆放。又如在操场上,可提供许多阅读的指示牌或海报,幼儿可以通过解读进行运动。如:教师结合主题“好吃的食物”在投掷区拉了橡筋,并挂上各种海绵的水果,将之改建成了“百果园”,在百果园内贴上了一张图夹文的海报,大意就是:摘水果的果农要骑上摇摇车,每人限摘5个不同品种的水果装入篮里,然后倒入指定的地点,比一比规定的时间内谁摘得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