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自编图书活动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 | |
(一)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我们认为,在开展自编图书的活动中,首先,要让幼儿了解图书的构造,知道怎样才算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完整的故事必须要由故事的开始部分——故事的发展部分——故事的结尾),要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及故事里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等。 其次,要让幼儿懂得,如何使别人看懂自己的作品?在作品中,幼儿必须交代清楚三个关系:我画的是什么?是和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久而久之,不仅锻炼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培养和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注重积累创编图书的素材 要提高幼儿创编图书的能力,必须要从培养幼儿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看图书、编故事开始,一点一滴地帮助幼儿积累,帮助幼儿学习怎样变他人经验为自己的经验的方法,而不是照搬、照抄。这样日积月累,幼儿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趣,才能做到“笔下生辉”。 (三)注重搭设创编图书的平台 即教师运用各种形式,为幼儿搭建多样化平台,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常常进行自编故事的比赛、用幼儿喜欢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表演游戏、童话剧表演等,让幼儿接触自编剧本、自己表演的活动方式,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感性知识。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反映故事主题的方法,用各种渠道、多途径地提高幼儿自编图书的能力,最终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想象力、创造力。 (四)注重“教”与“学”的关系处理 《幼儿园教育纲要》在艺术领域的内容要求及指导要点中明确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在二期课改背景下的今天,对于幼儿的绘画技能到底是“教”还是“不教”?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自编图书活动中都会思考到的问题。 毋庸违言,自编图书活动是要幼儿以一定的绘画技能为基础的,因此,我们遇到的首先就是如何丰富孩子的绘画技能问题。在当前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认为: 首先,在绘画教学中,我们提倡“放手”,也推崇“出手”。教师的“放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幼儿“学”的过程。具体是指给幼儿应有的自主权,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和心理氛围,尊重幼儿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天赋和表现方式,放手让孩子想象和创造,但放手并不是指全盘放弃老师的指导。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需要对幼儿的绘画技能进行有方式、有技巧的指点,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绘画技能,否则幼儿在自主表现中常常会出现茫然或处于困境。没有基本的技能作为支撑,孩子就无法游刃有余地表达出自然界中各种动植物的不同姿态,长此以往,幼儿的作品就会依赖于原型符号的自然呈现,那么对孩子的发展就会起着延误的作用。 其次,教师的“出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一定要把握好时机。我们认为,在幼儿认知发生冲突的关键时、当孩子对某些事物的表现出现困难时,作为教师就要对幼儿的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与适宜的指导。也就是说,在幼儿最需要帮助的时刻,教师应及时“出手”,采用适宜的指导方法,为幼儿学习提供最适宜的“支架”,适时适当地使教学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 最后,切记老师的“出手”并不是指简单告知给幼儿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法或者直接灌输某种特定的绘画技能,如单纯地给幼儿示范画各种动植物,而忽视和抑制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的愿望和发现学习的机会,使活动过程演变为幼儿单纯练习技能的教学情境;而是应该尽可能的通过教师捕捉活动中的最佳问题情境、投入相关材料,设置系列问题、提醒幼儿回忆相关经验、将幼儿已经了解的具体问题概括化等方式,为幼儿的学习“搭建支架”,让幼儿学会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习相应能力。我们所推崇的是:“放手”并不是放弃教师恰当的指导,“出手”也并非是给孩子一个直接的答案。 自编图书活动是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一个拓展部分,幼儿生活在大千社会中,他们的语言发展,包括了对多样化语言的适应力、理解力和运用力。早期阅读就能帮助幼儿尽早地增长知识,拓宽眼界,接触各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幼儿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