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  
 

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是一项非常专业非常具体的工作。好的阅读材料传递给幼儿的是真、善、美的信息,它对孩子有着一生的影响。那么,怎样的阅读材料才是适合孩子阅读的呢?

(一)选材恰当

我们认为,首先图画书的内容要有童趣。所谓童趣即内容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贴近孩子的生活,便于孩子阅读。就小班幼儿而言,可选择情节简单,主题突出的图画书;中班幼儿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在观察事物的细致性和全面性上有一定的提高,特别对图书画面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观察呈发展趋势。因而,可选择情节发展有序度的图画书;大班幼儿对前后画面的联想、事物发展变化连续性的注意力增强,而图书阅读的难点是对转折部分画面的观察。因而,可选择那些与内容有关,但又不直接相连的转折画面的图书。这非常有助于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

其次,图画故事书的情节富有情趣。所谓情趣,即图画故事书中的语言,规范,优美且充满童真;图画故事书中的情节,生动有趣,富有儿童真、善、美的天性和奇特想象。

再次,图画书应具有画面感。所谓画面感即构图、色彩、人物形象能激发儿童视觉的愉悦,让儿童感受到图书画面的视觉美。图画书的世界应该是无条件的有趣、快乐、充满魅力的感动。(鼠小弟)(饼干)(火焰)

(二)材料丰富

阅读要适合不同幼儿,才能保证每个幼儿有兴趣的进入阅读的世界,并在其中获得有效的发展。丰富的阅读材料选择和提供尤为重要。当幼儿在早期阅读学习中有权力进行自我选择的时候,其主体性更突现,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在这一过程中,为幼儿创设开放的阅读环境、提供多元的、丰富的阅读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吸引幼儿去听、去看、去想、去写、去画、去读。幼儿园的活动室应为幼儿提供听、读、和写的材料。这些材料包括:

颇具吸引力地陈列且便于幼儿取放的各类书籍、幼儿个人制作和书写的书、幼儿集体制作和书写的书、适合幼儿的杂志和报纸、配有音像制品的图书、录有故事的磁带和录像带、日历、方便复述故事的道具、描写周围世界生活的各种绘画作品、标记于材料、物品、设备、以及各活动室的各种标签、各种有利于儿童书写、绘画的材料等。需要指出的是,幼儿的各种活动在于过程,当幼儿自我选择材料进行阅读时,教师以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到幼儿阅读之中,适时给予幼儿帮助与支持。同时,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处理幼儿“写出来的东西”。如把幼儿选择的读物展示在教室里、把一些书写作品放进幼儿档案夹等,激发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

(三)解读到位

解读的关键是:不仅要思考理解作者的意图及作者试图通过故事所传递的信息,更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作品,这样才能与孩子一起共享阅读、共享快乐。由此,我们在解读作品的过程中,会从孩子的视角对故事内容作调整或改编。

如:《松鼠的眼泪》讲述的是小松鼠特别爱哭,并把这一毛病传染孩子妈妈,妈妈也哭个不停,松鼠着急并想办法使妈妈不哭。此教材非常适合小班孩子阅读。作者在编写这个故事时本意是要培养孩子的一种责任意识,让他们学会分担一些责,使孩子坚强,并更懂得爱。

首先,我们在解读材料时,从小班孩子的特点出发,分析孩子、理解孩子。我们感到:小班孩子的情感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意识的培养确实重要,但责任意识培养则对中大班孩子更要适宜。为此,我们将重点体现在妈妈对松鼠的关爱和松鼠对妈妈的关爱上。并通过多种方式让孩子体验感知。

其次将想象与现实结合。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但其想象来于生活,源于生活,与生活情景密不可分,孩子是善于模仿的,他们往往将故事的情景当作生活的内容进行模仿再现。教师基于对孩子这些特点的理解,因而在解读图画故事书的过程中,删去了“猫头鹰医生让妈妈回家装哭”这一故事情节,将其调整为“妈妈得知松鼠宝宝患了“爱哭症,非常着急,眼泪夺眶而出,伤心地哭了”这一情节。此项调整,将生活中孩子生病时,妈妈着急、担心的真实情景植入故事情节中,更能体现生活中妈妈爱孩子的真切情感。这一调整,剔除了原故事中的不真实感,还生活的自然、生动与真实。也更使我们的孩子能理解,体会妈妈为孩子的病着急、担忧的心情。充分体现了我们的阅读将想象的艺术性与生活的真实性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