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班幼儿的趣味识字指导  
 

大班的幼儿喜欢汉字,因此经常选择图配文的阅读材料,他们渴望认识书上的汉字并大声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趣味识字就是指:教师创设丰富趣味的游戏,帮助幼儿轻松的识字。在趣味识字的过程中,我们可采用以下做法:

1、联想

即让幼儿认字的同时,对汉字展开丰富的想象。中国的汉字大多是象形字演变而来。如“兔”:教师可指着“兔”字中的“、”问:“这表示兔的什么呢?”。幼儿通过想象,道出对文字的独特理解。有的说:“象小兔的短尾巴”;有的说:“象小兔的眼睛”…经过这样的联想,幼儿将对这个“兔”牢记在心。可见联想法记字还能促进孩子的思维。

2、体验

即让孩子用身体动作表示字义。教师可利用“体验”让幼儿复习已学过的汉字,如“猫”——幼儿看到“猫”字时边读出字音边做相应的动作,出示“鸡”字幼儿便可以学鸡叫,这样的方法幼儿特别感兴趣。除了复习字外,如遇到一些笔划多的汉字也可借用此法,如“跑”、“跳”、“蹲”这些汉字笔划多,不利于幼儿识记,教师便可让幼儿边认读边进行身体动作体验,方便幼儿识记。

3、变字

即在一个字上通过不断地增加笔划变成一个个新的汉字。教师可用游戏的口吻说:“今天,我要让字宝宝变戏法,怎么变呢?你们可要看好呦。”短短的开场白一下子便激起了孩子的兴趣。然后教师一边说一边写上相应的笔划,如:“这是‘一’,我在‘一’上加上‘一’变成‘二’,呀,有一粒种子发芽了,它慢慢的钻出土,这便是‘土’字(家长演示时,从‘二’的下部往上划竖线),我在‘土’上加顶小帽子,‘土’变成了‘王’,‘王’的下面再加上一片小树叶,变成了玉米的‘玉’字……”瞧,多生动的演示法,幼儿不仅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还一下子认识了许多汉字,岂不是一举两得!

4、猜测

即让幼儿用半边字猜测整个字的读音。这种方法较适合已认识一部分汉字的幼儿。如幼儿认识了“正”——教师便可以在“正”字旁加上不同偏旁让幼儿猜测。如 “证”“症”这些字的读音基本相同,在相同读音的基础上再引导理解不同的字形和字义,幼儿掌握后便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认识许多汉字,增大识字量。另外教师还可让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来猜测不认识的字。如“草地”,孩子认识了“草”,当图片呈现一大片草地时,猜测另一个字就是“地”。此法能激发幼儿探索汉字的欲望。

5、归类

即将汉字根据偏旁或字义来归类。如教师引发幼儿根据偏旁寻找汉字的规律。如动物类的汉字大都由“犭”旁,这对幼儿以后认新字有帮助,还如孩子通过不断归类便会总结出“氵”旁和水有关,“足”旁和脚有关……提高孩子的归类能力,从而认识更多的汉字。

以上的阅读指导方法和阅读样式,有效地帮助了大班幼儿积累阅读经验,形成良好习惯和适合自我的阅读方式,并在阅读中获得真、善、美的体验,使幼儿自主地在阅读的天地里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