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以阅读活动《鼠宝宝做客》为例,运用小班阅读活动指导策略设计活动。

活动设计:鼠宝宝做客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情感是自我的。他们易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对他人的情感体会不到或体会不深。特别是对于当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幼儿而言,引导他们去体验别人的情感,学会去关心别人、爱别人就显得非常重要。

《鼠宝宝做客》是一个简单但充满爱的情感的小故事,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故事说的是鼠宝宝到奶奶家去做客,奶奶招待他吃了许多好吃的东西,鼠宝宝离开了奶奶家又回来,原来他也有好吃的糖果要送给奶奶。分析故事的内涵,充满了祖孙之间互相关心的爱的情感,值得让幼儿细细体会。

1

2

[活动要求]

1.了解鼠宝宝上奶奶家做客的情节,并能用语言表达。

2.体验奶奶爱宝宝、宝宝爱奶奶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大图书、玩偶老鼠。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1)(出示老鼠)看,今天来了什么小客人?
(2)你们看,鼠宝宝有个大口袋,想不想摸一摸?(摸摸口袋是鼓鼓囊囊的)猜猜它的口袋里是什么?
(3)想不想看看口袋里到底是什么?(拿出糖)鼠宝宝带着一口袋的糖去干什么呢?
2.阅读大图书
(1)鼠宝宝说:今天他要去奶奶家做客。
(2)(阅读第1页至第5页)鼠宝宝在奶奶家做什么?奶奶是怎么招待鼠宝宝的?奶奶看见鼠宝宝心里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让幼儿找找书上奶奶高兴的图片。)(小结)原来奶奶看见鼠宝宝后,一直是很高兴的。奶奶很爱鼠宝宝。
(3)(阅读第6页至第7页)你们看到什么?(天黑了,鼠宝宝走了。)奶奶现在怎么样?谁来找找这张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奶奶的表情是难过、孤单的。)为什么奶奶会觉得孤单呢?
(4)笃笃笃,谁在敲门?
(5)(阅读第8页)鼠宝宝怎么又回来了?你们看鼠奶奶怎么样?(幼儿模仿惊讶的表情。)鼠宝宝为什么又回来了呢?(幼儿自由猜,教师可出示大口袋提示。)
(6)真的像你们说的这样吗?(阅读第9页至第10页)谁想演鼠宝宝?(教师和幼儿表演送糖一段。)
(7)(小结)最后鼠宝宝想问小朋友,你们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吗?那你们下次碰到他们时,给他们吃一样好吃的东西,再对他们说一句“我爱你”,好吗?

点评:演绎情感的小班阅读活动

让小班幼儿充分体验奶奶爱宝宝、宝宝爱奶奶的祖孙之间爱的情感是教师设计《鼠宝宝做客》阅读活动的主要意图。选材得当、关注细节、教师语言富有感染力、师生情感体验充分是这次活动的主要几个特点:

1.选材得当,也就是说选材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从幼儿的情感体验来看,他们的情感是具体的,总是和具体的人或物或情境联系在一起的;从幼儿的爱的情感发展来看,他们是从爱自己开始,然后再拓展到爱家人、爱身边亲近熟悉的人如教师、同伴等;从幼儿的认知水平来看,故事情节要简单,内容应是幼儿熟悉的。由此,邬老师选择《鼠宝宝做客》,通过幼儿熟悉的奶奶角色,让幼儿体验祖孙之间爱的情感并进而学习如何去关爱他人。

2.丰富的情感体验。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将阅读的重点放在三个情感点上。第一处是奶奶看到宝宝后喜悦的表情,哪怕是喂宝宝吃东西也是乐呵呵的;第二处是原本图书中没有的,为了增强幼儿情感的体验而设置的——当鼠宝宝离去后,奶奶关上门叹了一口气,脸上寂寞的表情;第三处是奶奶开门又看见宝宝时惊讶的表情。三种表情充分反映出故事人物的心理变化,也成为幼儿体验他人情感的有效手段。

3.关注细节。丰富的情感是通过细节来体现的。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特别注重通过细节来刻画情感,挖掘爱的内涵。例如,教师在玩偶的口袋里放了一些糖果,“鼠宝宝带着一口袋的糖去干什么呢?”这既能促动幼儿急于阅读下去,同时也让幼儿在了解“鼠宝宝带的糖果是给奶奶准备的礼物”的过程中,体验鼠宝宝爱奶奶的情感。再如,在观察奶奶爱鼠宝宝的相关故事情景时,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并思索为什么鼠奶奶端出的糖果、花生都是鼠宝宝最爱吃的食物;引导孩子注意到当鼠宝宝吃食物时,鼠奶奶抱着、亲着鼠宝宝;引导孩子注意到奶奶在鼠宝宝口渴时立即端出牛奶给宝宝喝。正是通过这些细节,幼儿逐渐能够了解隐藏在这些行动背后的深深的爱。

另外值得特别一提的是教师在故事的最后又另增了“鼠宝宝走后,奶奶很寂寞”的画面,刻画出了奶奶对宝宝的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唤起了幼儿“思念奶奶” 的情感和“陪伴奶奶”的意愿,爱的内涵因此而丰富。

4.教师语言富有感染力。在出示老鼠玩偶让幼儿猜猜鼠宝宝到哪里去的问题后,教师对幼儿交流的信息进行了总结,这时教师充满感情地说:“鼠宝宝太想奶奶了,它要到奶奶家去!”这将鼠宝宝爱奶奶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

以上几点既是这次活动所凸显的特点,也是小班开展阅读活动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