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构建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绘画教育体系 | |
综上所述,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有其不同的教育作用,因此,为了有效促进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有必要构建一套幼儿园、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的立体的绘画教育体系,从而优化组合幼儿园、家庭、社会多层绘画环境。 那么如何有机地组合三者,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绘画环境,让幼儿在此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的绘画环境 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常常把它看成是游戏,在游戏中孩子没有什么压力,可以让他们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鼓励他们勇敢地用自己的语言画出所看、所想,所爱。因此我们要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在幼儿园里,教师可以采取生动的教学形式,善于把幼儿引到想象的王国中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掘和引导幼儿所固有的天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应成为幼儿热情而耐心的听众,并从孩子的角度联想问题、提出问题以激发幼儿连续不断地思考、想象和表达的热情。 在家庭中,我们通过“亲子同画”、“你画我说”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同遨游多姿多彩的绘画世界,激发孩子绘画的热情,帮助孩子把绘画当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家长与教师配合,经常为幼儿购买内容新颖、图片生动、色彩鲜明丰富的儿童读物及画报,扩大幼儿的感受力。 (二)充分利用家庭、社会中的各类资源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绘画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家庭、社会的各类资源,可以带领幼儿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同时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资源,如经常带幼儿参观商店、市场、邮局、公园、车站,观察景物四季变化,认真观看运动会及各种形式的演出,让幼儿身临其境,对周围的事物有切身的感受体验。也可让幼儿走入画家的工作室,了解画家的生活和工作,体验不同画种的创作过程。 图中是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的“我的家”;这是在动画月的活动中,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的动画海报。 (三)通过主题活动贯穿三位一体的绘画教育 幼儿的绘画教育,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幼儿绘画教育不等于幼儿园绘画教育,我们必须要树立大教育观,更新教育资源观,让教育跨越幼儿园围墙。家庭、幼儿园、社会在绘画教育中各具不同教育特点,各有其不同职责,我们要把三者职责结合起来使教育相互配合、相互统一,步调一致,力求达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形成三位一体的绘画教育方式。 我们知道主题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只有充分利用三者的优势资源,才能有效地进行主题活动。下面,我们通过一则案例,看看如何通过主题活动贯穿三位一体的绘画教育,从而有效地发挥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自的优势。 例如,在大班主题活动“花园里有什么”的进行过程中,教师组织幼儿到花园、公园、昆虫馆等地方观察,去发现树木花草的变化。有目的地开展种植、寻找昆虫、听小鸟的歌声等活动。家长配合幼儿园在接送孩子途中,到公园去的路上,或在绿化带附近散步时,引导孩子感受花园的美,和孩子一起搜集昆虫的标本、照片或玩具,提供花种、豆类或小动物在家里或带到幼儿园种植饲养,提供有各种花卉或昆虫的图画书,启发孩子了解其中的内容,并摹写图画书中的花卉、昆虫,或是昆虫标本等,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这是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的昆虫世界的环境。 教师在区角活动中设置一些与绘画有关的活动,如利用图画书、图片、照片等材料,按自己的需要进行临摹、印画、涂色等活动,把握各种动植物的造型。 教师还带幼儿到附近的花鸟市场,请苗圃里的师傅、花匠等给孩子们讲解一些常见植物的种植、生长;请动物饲养者介绍小鸟、小兔、乌龟等的饲养经验,让幼儿了解植物、动物的生长规律,并在花鸟市场里找到自己喜爱的对象(植物、动物)进行写生。 在该主题活动中,我们看到幼儿通过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花园中植物、动物的美,从而萌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且尝试通过运用阅读,观察、记录等不同的方法去收集信息,从而积累了认识花园里的各种昆虫、花卉、植物等的经验。 从该案例我们看出,三者的有效结合可以使绘画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使幼儿在绘画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