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庭绘画教育  
 

绘画是对孩子进行美育的重要形式。各种优美的美术作品可以形象地表现自然界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美,使儿童从色彩、形态、结构等方面感受到美,家庭中对儿童的绘画教育可以提高儿童欣赏美的能力,掌握初步的绘画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孩子对艺术创造的兴趣和才能。那么和幼儿园的绘画教育相比较,家庭绘画教育有些什么特点呢?

(一)家庭美术教育特点

1、随机性

家庭绘画教育具有随机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家庭对孩子的绘画教育可以在家庭生活的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随时随地地进行,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例如茶余饭后,家长和孩子一起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亲子绘画;也可以利用网上的检索工具查阅艺术大师的名作,和孩子一起欣赏,并鼓励儿童用各种形式,如语言、肢体动作、绘画、手工等表达自己的感受;逢年过节,一家人一起来用各种艺术作品来美化家庭环境,提升家庭环境的审美性。

2、长期性

家庭绘画教育是和家庭生活紧密相连的,它渗透在家庭环境的各个方面,对儿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伴随着儿童的成长过程,甚至终身,因此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早期的家庭美术熏陶和启蒙可以使一个人终身受益,许多小画家的成长过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个别性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绘画更具个别性特点。由于儿童对绘画学习的需求、兴趣以及自身绘画能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因此,家长应该对儿童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儿童的不同需要、不同发展水平、个性特点等来选择和安排家庭绘画学习的内容、形式,以满足不同儿童的个别需要。如果家庭绘画学习的内容是家长自身水平所不及的话,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已有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合的绘画学习班,帮助儿童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和发展。

案例

例如,被共青团济南市委命名为“济南小名士”的小画家项征,其父亲爱好绘画,在项征四五岁时,父亲就让儿子学画,但儿子却对此毫无兴趣,父母虽然大失所望,但他们并不难为孩子,几年过去了,父亲看项征完成学习任务后精力有余,手眼配合的协调性有很大进展,于是又鼓励项征走进绘画天地。父亲深知兴趣与自信心是学画的重要因素,于是,首先从培养兴趣入手,为此,选择浅显的毛笔画作为开端,既简单又容易出效果,实践结果十分理想,项征作起画来轻松自信,第一步成功了。

第二步是鼓励项征大胆落笔,对此,父亲并不提出过高要求,项征每画好一幅画,父母就帮他挂起来,总是先肯定再指导,促使儿子的绘画热情越来越高涨。父亲认为,对绘画来说,“观察力”和“创造力”比技能技巧更重要。父母在这方面很是下工夫,项征喜爱小动物,父母就和他一起饲养鱼、虾、乌龟等,还制作了大量的昆虫标本,父子俩一同进行观察,他们还常去郊外边游玩边欣赏边观察,不仅使项征捕捉到了绘画对象的精髓,而且提高了艺术素养,从而,由“形似”向富于创造性的“神似”大步迈进。

当项征11岁时,已有三十余幅书画作品在国内外发表,其中三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他的作品在国内外的少儿画展中多次获奖,并举办了“项征画展”。

小画家的成长历程充分说明了家庭美术教育的特点。

(二)家庭绘画教育的方法

家长对绘画教育的理解、支持与参与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效果、教学的质量和幼儿学习绘画的积极性。毕竟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家庭教育的补充和延续。我认为充分重视与发展家庭绘画教育,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对进一步促进幼儿园美术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创设良好的家庭绘画环境

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美术环境。要给孩子优美的、健康的家庭环境,首先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来创设温馨的、优美的家庭环境。例如,有的家庭在墙壁上悬挂一些装饰品、绘画作品,在博物架上陈列一些工艺品等,使孩子们在具有造型美、色彩美的氛围中受到美的熏陶。也可以在家庭中饲养一些小动物,如小猫、小狗等,种植一些植物等,家长可以让孩子学着照顾、观察植物和动物,通过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动物、植物成长的过程,从而获得这些方面的知识。

2、初步感知绘画的基本要素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 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但是,感受美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家长加以培养。 如果家长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绘画技能训练也能对孩子进行绘画教育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家庭绘画教育,更多的是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动脑,在亲子互动中体验快乐。作为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一些亲子绘画活动,在活动中来认识一些基本的绘画要素,如形状、色彩、造型等。例如,家长和孩子做玩色游戏,用三原色(红、黄、蓝)中的两种颜色进行配色,观察颜色的变化,通过游戏让孩子认识到所有的颜色都是通过三原色变出来的。和孩子一起在纸上划线条,用不同粗细的笔表现不同形态的线条,从而认识到线条也是有“性格”的,不同的线条给人不同的感觉,如直线的平稳、折线的尖锐、曲线的优美等等,并和孩子一同欣赏名画作品中的线条,找一找画家笔下的线条有何不同,这些线条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

3、鼓励儿童多欣赏美的事物

艺术家罗丹曾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自然的美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个地方,环境中的美好事物随时随地都能找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随时可能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因此,家长为孩子选择欣赏内容时,要着眼于孩子的生活,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要善于利用居住地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物质资源。例如,在城市,可以带孩子欣赏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看警察叔叔指挥交通;带孩子逛街时,可欣赏各家商场的橱窗布置、物品的摆设;在公园游玩时,可让孩子观察各种树木、花朵,四季不同的景色。在农村,可以带孩子在田野里散步,观察田里的农作物,欣赏点缀在农田里的乡村住宅。

4、正确对待儿童的绘画学习

随着家长对儿童早期美术教育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入各种绘画班进行美术学习,从而掀起了一股让学前儿童学习绘画的热潮。儿童早期的绘画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大脑的发育,帮助儿童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丰富儿童的美术经验、开阔儿童的美术眼界等等,但是,家长如果不顾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盲目地、强制地把孩子送入各种绘画班学习的话,会造成孩子对绘画学习的厌恶情绪,甚至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对于绘画学习,家长要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一是根据儿童的兴趣有选择性地进行绘画学习。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家长应在了解孩子的兴趣和征询其意见后选择相应的绘画班。家长应为孩子选择那些能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美术发展规律来设计教学的绘画班,在那些绘画班中,教师注重培养孩子的美术兴趣,并辅以一定的绘画技法的教学,让儿童在宽松的、自由的氛围中,能自主、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是对儿童的美术作品不能妄加评论。“你画得一点都不像!”“你画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我怎么看不懂。”这些都是家长们经常用来评价孩子作品的话。其实,如果你不了解孩子,你就无法读懂他们的画。因此家长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简单地用“像”与“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认识世界以及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情感和思想的方法都与成人截然不同,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孩子们对自己作品的解释,并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