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绘画活动是他们发展的需要,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绘画活动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利用幼儿园、家庭以及社会为学前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绘画环境,能使他们在各种绘画教育活动中发展各自的潜能,并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

忽略绘画教育的原因?

在现实中,教师们往往注重通过幼儿园的绘画教学来实施对幼儿的绘画教育,而忽略了通过家庭、社会对幼儿实施绘画教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许多家长认为,对孩子进行绘画教育是幼儿园教师的职责,仅将自己定位于子女衣食住行的供应者、美术教育费用的负担者的角色,幼儿园的绘画教育责任却被过度强化。有些家长虽然喜欢美术,但是对于美术知识的了解却很少,审美素养也较差,孩子学习美术的家庭氛围不够,使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得不到很好的补充和延伸,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质量。

其次,幼儿园教师接受过专门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了解和掌握幼儿绘画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能根据幼儿绘画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而大多数家长并未接受过系统的绘画技能的训练,也不了解幼儿绘画发展的心理特点和表现表达的特点,因此,很少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较为系统的绘画教育。

再次,通过社会途径进行幼儿绘画教育的主要是各种绘画训练班、儿童绘画技能大赛、绘画等级考试等绘画教育形式,在这些绘画训练班中教师们往往注重对儿童绘画技能的训练,在方法上以“临摹”为主、以传授技法为目的的成人化教学体系,因此,造成儿童绘画作品的概念化、程式化,使其呈现出呆滞、死板,而失去了儿童绘画的自在性、生动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鉴于上述原因,使得绘画教育的仅仅以幼儿园的绘画教育为主,家庭、社会很少参与,甚至是不参与。因此,我们必须把幼儿园、家庭、社会三者结合起来,通过家、园、社会共育,来提升幼儿绘画教育的质量。那么,不同的绘画教育途径会有着什么样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教育途径又是如何进行绘画教育的?这三种途径如何有效地结合?……我们将对此进行进一步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