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环境与材料的构成及特点  
 

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儿童生活的环境,就会发现它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既包括自然的环境,又包括社会的环境;既包括空间的环境,又包括心理的环境;既包括教师设计、选择和提供的环境,又包括未经选择、无法控制的环境。在这里我们所讨论的数学教育环境,是指由教师设计、选择并提供给儿童的,作为数学教育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的环境,它一般可以分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环境、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环境(和材料提供)以及游戏活动中的数学环境。

(一)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环境

日常生活环境是幼儿数学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它能为幼儿提供自主、自发的数学学习条件,让幼儿通过各种感觉通道感受来自生活中的种种数学信息,利用生活素材积累感性的数学经验。

在幼儿一日的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可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情景和事例,而且这些情景和事例是经常地、反复地发生,因而对幼儿的数学学习产生了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作用和影响。例如,幼儿稳定的、前后一贯的一天生活活动的顺序,就可使他们体验各种活动时间的长短、时间的间隔,如起床时间、上幼儿园时间、做早操的时间、上课时间和游戏时间等。每天早上教师和幼儿一起数一数今天班上来了多少小朋友,还有几人没有来,今天星期几,哪几位小朋友做值日生等。有的中、大班幼儿还学习记气象日记,日记中记载着每天的日期,星期几和气温等情况。再如教师带幼儿外出散步时,幼儿可观察到各种物体的形状,如有的房顶像三角形,房子的门和窗像长方形,树干粗、树枝细,马路宽、小巷窄等。秋天,幼儿可用拾来的落叶进行分类、排序活动,还可用落叶拼搭物体和图形等。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这些事件教师也都可以加以引导,让幼儿观察、认识和讨论,帮助他们积累数学经验。例如,某小朋友过生日,他带来一盒蛋糕,这时教师就可启发幼儿讨论:怎样分可使每人都分得一块,而且每人分的一样大小?星期一早上,小朋友从家中带来了各种玩具,在幼儿交换玩具之后,可以启发幼儿谈谈:这些玩具怎么会动?再说说、数数电动玩具有哪些?有几个?惯性玩具有哪些?有几个?……

总之,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数学环境是十分丰富多样的,环境中的事物无不具有数、量、形方面的属性,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这一自然的、随机的环境,提供儿童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在感受、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中获得数的相关经验。

(二)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环境和材料

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环境是指教师为幼儿创设特别的情境和操作活动,通过与环境中材料的相互作用帮助幼儿具体、直观地感知和体验其中的数学关系和空间形式。这种活动环境的创设既包括物质环境(与材料),也包括一定的心理环境。从幼儿园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形式来看,既包括集体数学活动中的环境与材料,也包括数学区角活动中的环境与材料。

1、物质环境与材料

所谓物质环境与材料主要是指专门数学活动中的教具与学具。教具是指教师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向幼儿演示讲解所用的各种直观材料;学具指的是幼儿在数学活动中摆弄、操作和练习用的各种直观材料。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中,教具和学具的选择与提供有着重要的作用:(1)能帮助儿童获取具体的数学经验。儿童数学经验的获得,有赖于物质材料的提供,只有在操作、摆弄这些物质材料的过程中,儿童才能体验其中的数学关系,获取相应的数学经验;(2)能发展儿童的操作技能,有助于培养动手操作的习惯。儿童在多次操作不同材料的过程中,还能进一步发展操作技能,养成重操作、重实践的科学习惯;(3)能进一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儿童对操作物质材料的兴趣,如果引导得当,就能转化为学习的兴趣。因为在操作物质材料的活动中,儿童不仅满足了动手的欲望,还能够有所发现、有所思考,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将数学教育的教、学具分为以下两种:(1)实物教、学具:包括玩具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皮球、娃娃、玩具汽车、小碟子、小碗、纽扣、木珠、塑料拼插玩具等);搜集到的各种自然物(如小木棍、贝壳、果核、大粒种子、竹片等);废旧物品(如小瓶、瓶盖、各种纸盒、婴儿用过的鞋袜等);专门用于数学活动的教学具(如各种计数器、几何图形镶嵌板、分类盒、供幼儿用于认识和比较各种量的成套模型等)等。(2)自制的教、学具:如画有各种物体和不同数量的图片、卡片、几何图形片等。

2、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一种看不见的环境因素,但它对儿童学习过程的影响却是明显存在的。从儿童的角度看,心理环境就是儿童的主观心理感受,它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教师的行为态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教师对儿童的行为是表扬还是批评,是鼓励还是制止,是微笑还是严厉,是和蔼可亲还是严肃呆板,是向儿童发出指令还是倾听儿童的声音,是参与儿童的活动还是静静地旁观……,都表明了教师对儿童的接受程度、控制程度,同时也都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儿童的心理感受和行为。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给儿童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的作用与意义在于:(1)能较好地维持儿童的学习过程。良好的心理环境是维持儿童学习和探究过程的动力,儿童的数学学习既有内在的心理需要,同时也需要外在的强化,需要教师的支持、鼓励和积极暗示,良好的心理环境能帮助儿童克服困难,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愿望。(2)能激发儿童的自由探索和创造。如果教师能采取一种比较宽容的态度,能够容忍而不是禁止儿童的一些“越轨”的行为,理解而不是嘲笑儿童的一些“愚蠢”的想法,就会大大增强儿童的创造欲望,使儿童敢于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探索、大胆地尝试,创造性地表现。(3)能有助于培养独立、自主和自信的学习者。心理环境对儿童的作用,不仅表现为影响儿童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将会影响儿童个性的成长。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自主性、自信心等个性品质。教师如果相信儿童的能力,尊重儿童的需要,给儿童充分的自主权利和独立的机会,就能为儿童建立一个安全的“心理基地”,在儿童需要支持的时候给予充分的支持,在儿童希望自主的时候又给予充分的自主,使之成为独立、自主而自信的学习者。

(三)游戏活动中的数学环境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蕴含着各种数学信息,幼儿参加游戏,不仅愉快地进行着各种活动,学习着各种游戏技能,同时也感受着其中的数学信息,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例如,积木游戏可使幼儿对平面和立体的图形有所认识;娃娃家游戏让幼儿学习按顺序、有条理地做各种事情;玩水、玩沙游戏使幼儿对量和量的守恒有所感知和体验;而超市游戏(或商店游戏)使幼儿学习了将各种物品分类摆放,学习记数、认识钱币和数的运算等。而各种体育、音乐、语言和民间游戏中,也都蕴含着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因素。例如,民间游戏:《上下前后拍手歌》(儿歌:拼板,拼板,拼拼板板。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轱辘轱辘一,轱辘轱辘二,轱辘轱辘三,轱辘轱辘四, 轱辘轱辘五,轱辘轱辘六,轱辘轱辘七,轱辘轱辘八,轱辘轱辘九,轱辘轱辘十)。因此,教师应当合理利用游戏环境,在各类游戏活动中有机地渗透数学,创造让幼儿多途径感知和体验数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