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幼儿园正式和非正式数学活动的价值及其关系  
 

对于幼儿园的教师来说,如何设计和组织这两类活动以及安排处理好两类活动的关系是涉及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一个实际要面临和把握好的重要问题,要处理好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对正式和非正式数学活动各自不同的价值和特点有所认识(如下表),我们可以从活动目标设置、材料特点、时间与空间安排、组织形式、师幼关系等方面对两者作一比较:

正式的数学活动

非正式的数学活动

有特定的活动要求和需要全体儿童都要达到的活动目标

不一定有特定的活动要求和要求儿童一定要达到的活动目标,它服从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有具体、细致的数学教育活动计划和设计方案

不需要特别具体和详细的活动计划与方案

由教师规定的活动内容和提供统一的材料

儿童可以自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教师为所有儿童提供同样的材料

教师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不同材料

全班或几组幼儿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同一内容为主的数学操作活动

在同一时间或在不同时间内,每个幼儿可以进行不同内容的数学操作活动

教师需为所有儿童的活动提供较大的空间

教师为儿童提供的环境和空间,根据实际情况可大可小

教师的直接指导较多,儿童基本上在教师指导下有步骤地开展活动

教师以间接指导为主,观察多,干预少,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由度相对较大

以集体活动为主的组织形式

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以个别活动为主,或幼儿自由组成的小组活动

儿童参与活动的时间基本上由教师掌握

儿童参与活动的时间由儿童自己决定,教师只做适当的提示

从上表可见,相对于正式的数学活动而言,非正式数学活动更具有灵活性、自主性,体现出它独特的价值与作用:

1.能更好地培养儿童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满足儿童求知探索、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参与不同的活动或同一种活动体现不同层次的操作,使每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收获和提高,既为儿童提供获取同一数学概念的多种丰富的感性经验,又增强了儿童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3.能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和活跃儿童的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4.能更有利于培养儿童乐于思考、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5.能更有利于加强儿童之间自主的交往合作和相互学习,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正式和非正式数学活动两者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相互补充的。首先,非正式数学活动绝不仅仅只是正式数活动的补充,相反有时在某些年龄阶段或实际条件下,它往往要比正式数活动来得更重要、更突显。譬如对小班年龄的幼儿来说,以非正式数学活动为主、以正式数学活动为辅可能就是比较恰当的,因为非正式数学活动能够弥补正式的集体数学活动次数有限、儿童操作的时间有限、儿童对材料的操作兴趣各不相同以及儿童的学习风格、操作方式具有个别差异等不足,能够使幼儿在相对比较充足的时间条件下自主选择和体验材料,以真正发挥材料对儿童概念建构所起的作用。其次,非正式数学活动和正式数活动之间应当是相互关联而统一的。这种关联与统一体现在:(1)内容上的相互贯通和互补——应当从每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儿童所应达到的数学能力发展标准以及每个主题所可能涉及到的相关数方面内容出发,整体地考虑和构架正式与非正式数学活动的内容,做到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以实现通过两种不同的数学教育途径促进儿童数认知发展的目的;(2)形式上的统一和联系——儿童在正式数学活动中获得的相关数概念和知识可以在非正式数活动的操作中加以应用和巩固;(3)安排上的关联和互补——一方面,正式数活动与非正式数活动安排的比例应适当,可以儿童对所涉及的相关数材料和内容的学习情况以及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依据加以适当的调整;另一方面,非正式数学活动必须与正式数活动一样有起码的时间和空间保证。

总之,正式和非正式数学活动两者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不同教育形式的价值与功能,在紧密联系和优化互补中共同促进儿童的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