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以数学教育内容——按物体大小差异排序(小班)为例各设计一则正式和非正式数学活动。

(一)正式的数学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大象过生日

年龄班:小班

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游戏学习按物体大小排序以及对应匹配

2.培养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及关心成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大象”头饰一个;气球(大中小)2束;不同大小的礼盒4个、袋糖4袋;橡皮泥做成的不同大小“蛋糕”、生日蜡烛各5份;打火机。

活动过程:

(教师扮演大象妈妈,幼儿扮演小象)

“我们要为大象爸爸过生日,先要一起来布置房间,再来为他祝福生日,好吗?”

一、布置房间

1.挂气球

(出示气球两束)大象妈妈:“先要把气球挂起来装饰房间,气球挂得要又整齐又好看,怎么办呢?”

幼儿操作:挂气球(从大→小或从小→大)

2.摆礼物

大象妈妈:“每人都有礼盒送给爸爸,我们要把礼盒也摆整齐,怎么摆呢?”

幼儿操作:摆礼盒(从大→小或从小→大)

3.分袋糖

大象妈妈:“开庆祝会还有许多袋糖,我们也来分一分把它们放整齐,怎么放呢?”

幼儿任意排放,并引导幼儿说出排放的规则(从大→小或从小→大)

4.做“蛋糕”

(出示橡皮泥做成的“蛋糕”)大象妈妈:“数数看,一共有几个蛋糕呀?它们一样大小吗?我们可以怎么来排呢?”

请幼儿来排放,并说出排放的规则(从大→小或从小→大)

二、生日庆祝会

1.大象妈妈:“爸爸回来了,看见房间布置得那么漂亮,还有礼物、糖和蛋糕,真高兴啊”(出示生日蜡烛5根)“请小象来帮忙把蜡烛插在 ‘蛋糕’上,注意看看它们的大小,给它们配配对吧。”

2.幼儿给每个“蛋糕”插上相应大小的蜡烛

3.(老师用打火机点上蜡烛)大家拍手齐唱“生日快乐”歌,并吹灭蜡烛……

活动建议:

也可提供给每组幼儿不同颜色的蜡烛,启发幼儿按照颜色进行分类或排序。

友情提示:

此正式数学活动设计依照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过生日的模拟情境,使幼儿在轻松游戏的环境中学习了按照大小进行量的排序。此活动设计的特点和价值反映在:(1)较好地联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了一个基于数学相关问题的学习情境;(2)较好地体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操作活动;(3)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不同的层次要求,有递进、有发展,同时也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有针对性。

(二)非正式的数学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串糖葫芦

年龄班:小班

活动材料:

形状、颜色、大小不一的木珠一筐;筷子若干;已经串好和未串完的“糖葫芦”各2-3串

活动规则与玩法:

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木珠材料进行串“糖葫芦”活动:可以依照已经串好的“糖葫芦”模仿着串同样的;可以将未串完的“糖葫芦”继续串下去;也可以自己串一串与别人都不同的“糖葫芦”。幼儿串完后,可启发他们互相交流,说说自己串的“糖葫芦”里有一个怎么样的小秘密。

活动建议:

可提示有兴趣、有能力的幼儿串出多种不同的“糖葫芦”,并试着说出其中的规律。

友情提示:

此非正式数学活动设计,内容是学习和巩固按照大小等量的差异排序,材料是幼儿园常见的木珠,教师的设计与安排较好地体现了:(1)材料的丰富性。虽然材料的选择很简单,但教师没有简单地只按照大小差别提供木珠,而是有其它形状、颜色上的不同,这就为材料提供了幼儿操作的多种可能性,同时也是对幼儿在操作材料中思维抽象性水平的一种考察;(2)材料的层次性。教师既为能力水平较低的幼儿提供了排序的范例,也为能力水平发展较好的幼儿提供了可以有多种不同排序样式的材料,充分体现了材料准备上的层次性、递进性;(3)内容与材料的契合度。材料虽不复杂,但能够很好地反映活动内容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