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请对“学科逻辑式”结构和“主题线索式”结构为思路设计的涉及相同内容点的两份数学教育活动案例加以比较与分析。 |
||
(一)“学科逻辑式”结构的设计案例 活动名称:学习8的组成 年龄班:大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看图列式,学习8的组成,感知8有7种分法。 2、通过操作感知两个部分之间的互换关系。 活动准备:背景图1张、幼儿操作盘子每人一个、每人一份题目、一支笔、一张作业纸作记录用。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我们来玩“合起来是7抛球”的游戏,我的1球抛几球,你们马上要讲出抛7球,看谁说得又快又对? 二、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列出8的分合式。 1、引导幼儿学习8的分合式。 师:草地上有什么?几只兔子?8只兔子用什么数字表示?兔子有什么不同吗?(小朋友可以从兔子的颜色、大小、动作观察和讲述) 2、幼儿操作 师:谁能按顺序把刚才讲的事记录下来吗?请你们拿出笔和作业纸来试一试 师:请小朋友看看这并列的两个数,前面多出的1哪里来的,后面少了的1去哪里了? 三、集体验证,感知8有7种分法 师:现在我们一起做了3组的分合式,还剩下几种呢?请你们动脑筋来想一想?在桌子上每人都有一个红盘,请你们把剩下的分合式用雪花片在桌面上摆出来并记录在你的作业纸上?一共有几种分法呢? 师:请你们把列的分合式来读一遍? 四、感知互换关系 师:刚才我们用了按顺序的方法来列出分合式,还有什么方法和刚才的不一样? 1、幼儿操作(鼓励和引导幼儿用互相交换位置的方法来列出分合式)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两种好办法来记住8的7种分法,你们都是动脑筋的好孩子,你们可以把你的题目当作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好吗? 活动建议: 可提示幼儿将作业纸带回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继续巩固和复习8的组成。 (二)“主题线索式”结构的设计案例 活动名称:快乐的一天 年龄班:大班 活动目标: 1、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8的组成。 2、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礼貌行为、交往能力和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份共8张的“礼券”;食物、日常用品和玩具三类实物,昂面贴有幼儿书写的数字1-7中的任意一个,并将它们一一布置在“小商场”里;1-7的数字头饰若干套;小篮子若干只。 活动过程: 一、情境谈话,引出活动 “前几天我们小朋友一起上街参观了各种商店和服务设施,知道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今天,我们一起再来玩一玩逛街的游戏吧。” 活动一:乘车(学习8的组成) 1、“我们今天要去商场购物,路很远,我们可以坐车去,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8张“礼券”,你们可以用这些“礼券”去买车票、买商品。注意自己的“礼券”要保管好哦。” 2、“请你们看看每张“礼券”上有什么图形?(椭圆形),记住每个椭圆形表示一角钱。” 3、“谁愿意做汽车司机和售票员?” 4、司机和售票员上岗工作,其余幼儿上“车“,每人要买一张8角钱的车票,请售票员检查小朋友的钱是否付对,如撕1个和7个、2个和6个、3个和5个、4个和4个椭圆形的两张“礼券”合成8角钱。 活动二:逛商场(应用8的组成) 1、“商场到了,请小朋友排队下车。我们先看看商场里有些什么商品吧。”(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看) 2、“你们每人可以买两样商品带回去,怎么买呢?请你们在自己剩下的“礼券”中找一找,再能够拿出8角钱来买你们喜欢的两样商品。” 3、请幼儿互相商量一下,并请一组商量好的幼儿先来买。 4、教师做营业员,幼儿每人拿一只小篮子,去挑选自己喜欢的两样商品,付款时由营业员检查钱款是否付对。如拿出有2个和6个椭圆形的“礼券”可以买一只5角钱的小皮球和一枝3角钱的铅笔。 活动三:回家 1、“我们每个小朋友都买到了自己心爱的商品,现在我们要准备上“车”回家了,请你们每人找一个数字头饰戴上,自己去找一个好朋友坐在一起,这个好朋友呀,他戴的头饰上的数字和你的数字合起来是8的。” 2、幼儿结伴找朋友入座,互相交流各自所买的商品。 二、小结交流、互相验证 教师带领着幼儿一起交流并检查,在游戏情境中结束活动。 活动建议:在活动中可以提示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互相结对,以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相关的数经验。 (三)比较与分析 以上两份活动设计涉及的内容是相同的,都是大班的“学习8的组成” ,但设计的思路、立足点、活动过程与方式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在以“学科逻辑式”结构设计的活动案例中,教师设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数学的内容以及在“8的组成”这一内容中应当让幼儿学到怎样的概念?搞清楚哪些概念?因此,教师的设计是围绕着这一核心点而展开的,通过学习材料的提供、幼儿的练习与操作以及教师的归纳与总结(组成的互换规律)等环节的安排可以看出此活动设计的特点是:重视知识与概念的获得、强调幼儿的操作和演练。而在以“主题线索式”结构设计的活动案例中,教师对活动的设计是把数学内容“学习8的组成”放在主题的背景下来考虑的。在教材中,大班阶段有一个“逛街”的主题,与主题相关的经验是关于街上的各类商店、设施以及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在这些与儿童的生活相关的内容中,可以融合哪些数学的相关概念呢?教师从商店→商品→商品的买卖→钱币的运用→数的组成与运算,在一连串的与主题相关的联系中,很自然地为幼儿的数学学习设置了生活化、游戏化的情境,在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获得对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此份活动设计的特点是: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及与生活情境的联系、重视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和应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