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的调查资料显示:一部分学生升入高一以后,数学成绩出现了严重的滑坡。其中也包括中考的数学尖子生,他们认为:“我对数学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成绩还是不理想,高中数学太难了!”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部分学生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导致初高中的衔接不好,产生了以上的问题。那么,初高中的数学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呢?

首先是知识内容上的差异。初中数学知识少、难度低。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尤其是在高一,首先碰到的就是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集合、函数等概念,使一些初中数学基础很好的学生也难以适应。
其次是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初中是义务制教育阶段,只要认真听课,完成作业即可取得较好的成绩。高中数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自己的特殊语言,并融会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会使自己的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
第三是思维要求的差异。初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更趋向于形象和合情,而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更趋向于抽象和理性,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在创新能力、应用意识上有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一般要求学生按定量来分析问题,这样的思维过程,只能片面地、局限地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将会大量地、广泛地应用代数的可变性去探索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本教材既注重了初、高中相关知识的衔接,达到降低高中新知识的难度,又较好减缓能力坡度,利于顺利过渡,便于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此,本教材的设置以《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力图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1)高中主干知识的铺垫,拓展与高中联系密切的内容,补齐初中缺少的知识,应用初中的知识和方法研究高中的数学思想。(2)学习方法的适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研究性学习的渗透,初步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根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五个模块分成五章,共22课时,例题习题有较大的层次,打“*”的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用。本教材是高中阶段的预备教材,也可作为初三学生暑期自学的读本,同时,也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参考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