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系统
1.边缘叶:海马、穹隆等为古皮层;扣带回、海马回等为旧皮层,统称为边缘叶。
2.边缘系统:由于边缘叶与大脑皮层的岛叶、颞叶、眶回等,以及皮层下的杏仁核、隔区、下丘脑、丘脑前核等,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相关,统称为边缘系统。
3.功能:较复杂,除嗅觉功能外,主要参与摄食行为、性行为、情绪反应、学习记忆、内脏活动等的调节。
边缘前脑是内脏活动的最高调节中枢,调节着各级初级中枢的功能。刺激边缘前脑的不同部位,可引起一系列广泛的复杂的自主神经活动。
基底神经节
基底核或基底神经节:主要是纹状体,包括尾状核、豆状核(苍白球、壳核)。调节肌紧张,协调姿势反射,使动作平稳灵活。震颤麻痹症(帕金森症)是由于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病变,使纹状体胆碱能神经元功能亢进。
脑科学研究的相关技术
1.神经解剖学技术
(1)Golgi技术:由意大利神经解剖学家Camello Golgi(1843-1926)发明,即用硝酸银镀染整个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对研究神经组织的内部构筑具有很大的优越性。Golgi法只能显示切片中一小部分神经元,其染色机理至今不明。
(2)尼氏染色技术:用碱性染料染神经组织。显示神经细胞中的尼氏体,研究神经系统细胞构筑。神经组织中可与碱性染料结合的主要成分是核酸。神经元的胞体中有大量核糖核酸,主要以尼氏小体的形式存在,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少,故染色浅,但有明显的核仁。常用的碱性染料有:焦油紫、硫堇等。
(3)HRP标记法:HRP(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物加以染色,可追踪神经元的来龙去脉。HRP法是根据神经元轴浆运输的原理设计的一种神经径路追踪法。HRP可逆行运输并用组织化学方法定位于神经元胞体。HRP法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的通路学研究。将HRP用微玻璃管压力注射或微电泳导入神经组织。HRP被附近的神经元胞体、轴突末梢通过胞饮而摄取(损伤的过路纤维也可摄取),被摄取的HRP经逆行轴浆运输送至胞体或被顺行轴浆运输送至末梢。
(4)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抗体选择性地标记胞内成分,可追踪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的迁移与分化。利用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如抗原-抗体反应,用细胞化学的方法将组织中的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显示出来,如免疫荧光法、酶标抗体法等。
抗原是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在神经生物学中可作为抗原的物质有酶类(如多巴胺-β-羟化酶)、神经肽、神经递质、膜性结构成分(如受体蛋白)、类固醇等。抗体是免疫球蛋白。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一般不能被肉眼和光镜所分辨和看到,故需将抗体或免疫复合物用可以分辨的物质加以标记,即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5)原位杂交方法:可标记受体、通道、递质的mRNA。
(6)电镜技术:显示神经组织的亚显微结构,如突触的结构。还可以免疫组织化学结束结合,显示亚显微结构的化学成分及其分布。
2.电信号的的记录技术
(1)电极记录技术:细的金属丝或充灌盐溶液的玻璃微电极记录。金属丝绝缘,尖端不绝缘。可在细胞外记录到一个或一群细胞的电活动。
(2)膜片钳记录技术:膜片钳记录研究通道功能,能观察到少数几个通道的活动,很高阻抗的封接可观察到很微小的电流。Neher E等发明的(1978)。膜片钳的电极和细胞膜的形成封接;轻微吸引转变为高阻抗(10亿Ω)封接;将电极牵拉,其外膜破口形成内面向外的膜片。记录装置:电极与放大器连接,由放大器把通道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信号显于示波器或计算机屏幕,可测量单通道电流的幅度和时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