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化学的特征和学生学情分析  
 

首先我们要关注初中化学的阶段性特征,了解初三学生化学学习的认知水平和要求。初中化学具有启蒙性和基础性的特点,这是从学科的性质来说的。不论从学生对化学科学认识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角度,化学作为初中学段新开设的一门学科,它都具有启蒙性质。虽然在小学自然课和初中其他课程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一些零星的化学知识,但这些知识不仅是片面的不系统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这些知识并不是站在化学的角度,采用化学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学习与认识,即他们还不了解化学究竟是什么。把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来学习,在学生的认识历程上还是第一次。学生第一次迈入化学大门,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有关化学的观念、方法都是从头建立的,所以具有启蒙性。他们所学的知识、所形成的技能、能力、观念、方法等对高中乃至大学的继续学习,以及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和应付生活都是基础性、必备性的。尽管初中化学在知识上不具有严密的科学体系的性质,观念、方法上也不具有认识的深刻性、研究的独创性等,但却又是化学科学中的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一切高深的学问都是在此基础上完善发展起来的,因此初中化学带有明显的基础性特点。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思维水平还处于直观性思维向抽象性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习惯于思考抽象的文字符号在生活中的意义,希望了解所学知识对他们当下生活的作用。可以说,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是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只有以生活世界为背景,他们才能较好地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和建构。

因此,初中化学教学的开展必须基于对初中化学阶段性特征和初中生认知特点的把握。初中化学教师只有在新的教学理论指导下,顺应这一阶段学科教学的要求,充分利用生活素材的课程资源,进行化学教学面向生活的尝试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