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新课改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立了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我们可以把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本次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并据此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具体目标。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化学课程改革,就是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倾向,强调科学过程与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本次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且能够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对从学生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

科学探究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突出亮点。它要求化学新教材的编制要尽可能以科学探究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材内容,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有机融合,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真正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落到实处。

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选择什么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最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内容。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它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学生每时每刻所接触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通过相关课程内容的学习,能对社会问题做出思考,并进行决策。

STS教育是改革传统化学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教育理念和策略。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STS教育,精选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在社会背景中学习化学,将化学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有关的社会现象和解决有关的社会问题中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问题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决策,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课程旨在弥补以往的化学课程不注意学生经验的缺陷,而这一理念和要求只有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