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指我们各人或各个社会团体生活于其中的现实而又具体的环境。突围,不仅是城市经验的解构,更重要的是农村“生活世界”的建构。建构农村“生活世界”,强调的是课程改革应从农村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开发乡土特色课程资源,尊重农村孩子的认知水平,促进农村教师的成长,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质量。

尽管农村没有城市繁荣的商业、纵横的街道、现代化的企业、设备设施先进的图书馆、博物馆和科技馆等,但是从课程资源的意义讲,农村的一草一木、农舍炊烟、黄土高坡、丘陵山冈、道路桥梁等,仍然可以是重要的课程要素,它们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教育价值,无论是对学生知识的学习,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课改专家在《走进新课程》一书中指出: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我们只有破除农村教学条件贫乏的单向思维,认识到乡村地域潜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与农村生活密切联系,创造性使用教材,进行农村特色的教具学具的开发,才能较好地使农村课程改革融入乡村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