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题:

1.化学课程既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特别是要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吹响了“课程生活化”的号角,化学课程“回归生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它是学生知识技能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架起了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桥梁,请就化学课程“回归生活”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展开深入讨论。

2.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是现代化学课程发展的新理念,以我国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选择为例可以看到,为了体现化学与工业发展的关系选择了钠、铝、铁,为了突出农业生产中化学技术的应用选择了氮、硫、磷,为了展现化学对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选择了硅等元素。《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版)的“内容与要求”中增加了“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两个一级主题(如下),请讨论在《标准》中增加这两个主题的深层含义。

生活中的化学物质

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化学物质,并在探索这些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等过程中,使学生逐步理解化学,激发对化学物质探究的兴趣和意识,初步学习探究事物的方法,体会生活中充满丰富的化学知识。

教学内容

学习水平

活动建议及说明

制取氧气、催化剂

B

1.探究二氧化锰、氧化铁和氧化铜对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水的利用、水资源保护

B

2.调查自来水的质量;饮用水的品种、来源和价格,并进行比较
    3.调查黄浦江、苏州河的水质及市政府已实施了哪些治污措施

金属(铁、铜)、钢铁锈蚀和防腐

B

4.探究不同环境下铁钉生锈的难易

B

5.观察含有少量牛奶的水的变化状况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B

6.收集二氧化碳对人类影响的资料,评价它的功与过

身边的酸、碱、盐

A

7.资料收集示例:食盐的产地和市售食盐的品种;碳酸钙用于建筑材料的各种途径;收集生活中的酸碱盐物质,并将它们进行分类归纳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A

8.谈谈家庭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含有有机化合物的物质

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化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这里选择城市气体燃料、化学肥料以及简单的实用化工产品:食品保鲜剂、衣料、饰物、洗涤剂等,学习其中有关的化学知识,知道物质属类、使用原理等。这不仅克服了传统学科体系的封闭性,同时反映化学的新发展,化学课程和其他科学课程的综合。使学生体验化学使我们生活更精彩。

教学内容

学习水平

活动建议及说明

清洁的气体燃料

A

1.讨论固体燃料煤和气体燃料煤气能源价值并进行比较
    2.观察天然气或液化气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现象

食品的保鲜

A

3.收集食品包装中各种保鲜剂,并加以比较

多姿多彩的衣饰

A

4.对不同衣服饰品的材料加以分类

洗涤剂

A

5.探索温度、浓度、时间对同一种洗涤剂去污效果的影响;不同洗涤剂的洗涤功能比较

化学肥料

A

6.调查市郊农村常用的化肥,并探究其酸碱性及肥效

一些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采用化学技术,更须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本部分选择典型的有重要用途的氯、硫、氮、铁和铝元素,感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内在联系。学习中可以进行结构推测性质,性质拓展用途的尝试,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

教学内容

学习水平

活动建议及说明

氯气及一些重要的含氯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B

1.通过参观、或采访、或收集资料,完成对本地区自来水生产过程的调查报告
    2.收集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卤素的应用

A

3.寻找生活中含卤素的物质,分类汇总,形成一份专题报告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C

4.查阅有关臭氧层空洞的资料,讨论防范措施
    5.用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推测某一些元素的性质,并用实验加以证明
    6.举出海洋资源名称,提出分类办法,发表某些资源的开发方法的见解,提出重要资源的用途
    7.设计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
    8.调查我国酸雨分布的资料,分析形成酸雨的原因,提出减轻酸雨危害的对策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B

9.取用少量N、P、K化肥施入盆栽植物中,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讨论其正、负面影响

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A

10.观看“金属钛的性质及应用”的录像,讨论金属钛的发展前景
    11.收集我国金属资源富与贫的状况

3.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对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领悟到化学学习的价值,三个版本的全国高中化学新教材在栏目设计上都作了很大调整,如苏教版中的“生活向导”——“结合化学原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对选购、储存和使用生活中的某些化学品提出合理建议”、“拓展视野”——“提供更多、更生动的素材,使同学们在完成必要的的学习任务之余开拓视野,进一步领略化学的奇妙和美丽”、“请你决策”——“面临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化学问题的不同看法时,请学生分析权衡,作出合理的判断”等,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这些栏目活动设计的目的和作用的认识,并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利用栏目活动组织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