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 |
地理课时设置 |
说明 |
英国 |
占中学课时总量的10%,高中另增加选修地理课时。 |
规定所有公立学校5-14岁的学生必须学习地理课程,14-16岁的学生可以选修地理。 |
法国 |
初中、高中地理共12课时/每周。 |
高中阶段每年开设地理课,高中的第二、第三学年分文理班开设地理课程。 |
俄罗斯 |
初中、高中共11课时/每周,总课时达374节(不包括高中选修课)。 |
国家规定高中阶段,每个年级均开设地理课程。必修课程有俄罗斯自然地理、俄罗斯人口和经济地理、世界经济和社会地理。 |
日本 |
高中地理总课时为210节。 |
高中地理为限定选择必修课,分为地理A、地理B、地理ia、地理ib、地理ii。 |
德国 |
高中阶段地理课程共5-10课时/每周。 |
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每个年级每周都开设1-2节地理课,重视环境教育。 |
美国 |
高中地理课时由各地学校自定。 |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主要有“地球和宇宙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地理”,可自由选择。 |
澳大利亚 |
高中地理总课时为220节。 |
高中阶段9-10年级地理必修课100学时,11-12年级分为预备课程和高级证书课程,课时均为120课时。 |
由文达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出版的香港地理教材4A,4B及5册是根据最新香港中学会考地理科程编写的两年制中学课本,反映了香港地理教育的新思想和高中学段地理课程的新理念,新地理4A、4B教材主要是自然地理知识内容,新地理5是人文地理知识内容,下面对4A,4B自然地理教材的基本特点:
4A,4B教材内容有“系统与地图工作”“地:结构性地形与风化作用”“塑造陆地外形”“天气与气候”“生态系统”“灾害”“能源资源”7个部分,反映了教材对自然地理知识体系的选择与组织。其目的“旨在令学生认识自然地理的基本要点和重要概念,使他们明白自然环境是动态的,其形貌是不断变化的。此外,还强调各种变化的性质和成因,换言之,重点在于地球大气圈系统内,各系统之间不断的相互作用”。
如何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合理融合是地理教材编写应该注意的问题。香港的教材就很好地做到了二者的结合,在地理应用材料运用上十分注重香港的地方性,为学生提供可感知的地理,体现可知性,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对身边地理事物的敏感力增加迁移能力。如在大小比例尺地理内容中,分别用大小比例尺来展示尖沙咀地图,在波浪大小和强度内容中,以香港岛的海岸线为实例,说明波浪的大小取决于风的强度、风的持续期、吹程长度、水的深度的机理。
新地理教材的主题虽然只有7个,但是每个专题的展开则是深入的,从多角度多层次列举地理现象,解析地理联系,阐明地理原理,揭示地理规律。如“温度:天气和气候的一个要素”内容的展开是多维的,影响温度的要素:纬度、高度、洋流、云量的性质、风、坡向、昼夜长度、与海的距离等。
香港教材提供给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其中尤以“习作”方式较多。如“香港的喷出火成岩”课题中,习作设计为:香港有深成岩和火山岩,两者都是火成岩的名称。a描述这两种岩石的成因。b在香港,有一种岩形成较高的山,是哪一种?c为什么火山岩的晶体比深成岩的晶体小?
4A,4B教材的教学性是通过设计系列栏目来体现的。教材7个部分各分解为若干课题,每个课题的编写风格、栏目设置基本统一。以“天气与气候”中的凝结和降水课题为例,其体例如下:参考指引——教学因子——习作——教学因子,习作2——教学因子,习作3——教学因子——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历届会考题——课文要点。
4A,4B教材的文字表述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几乎看不到长篇累牍的课文段落。如天气的要素表述为“天气的要素有:温度、气压、风、降雨量、湿度、日照、能见度,图(表)15.2提供了香港1993年4月连续六天天气要素的记录数据”。学生可通过阅读图表记录,不仅能知道天气要素的组成,而且能理解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天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