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与社会问题结合,培养学生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
【例3】泛滥平原上的房屋保护
美国至少有1千万的家庭生活在泛滥平原上。生活在河边是很诱人的。河边的土壤往往很平坦,易于修建房屋。因此现在有许多人生活在泛滥平原上,但洪灾的损失也在增长。沿河的社区想要减少洪灾损失。他们想知道如何保护已在泛滥平原上的人和房屋。他们也想知道如何阻止更多的人搬往泛滥平原。
社会问题:
1、政府是不是应该承担洪灾保险。
美国政府为住在泛滥平原上的家庭提供保险。保险公司能够为受灾家庭赔偿洪水之后修复所需的部分费用。保险可以帮助人,但是却很贵,因此只有百分之十七的人买政府保险。但是政府保险仅提供给采取措施减少洪水灾害的地方。此外,保险公司不会付钱给在洪水中受重创又在此地修建房子的家庭。因此,人们必须花钱在其他地方找房子。
2、泛滥平原上多大面积需要保护。
政府洪水保险只提供给科学家认为100年或500年才发一次洪水的地区。这些数字是估计数字。在加利福尼亚的沙克拉门托的一个政府洪水保险地区12年发生了3次洪水。
3、政府是否该告诉人们应该在何处生活。
一些洪水控制计划禁止在原地建设新的建筑,另一些计划也鼓励大家搬到更安全的地方。1997年南达科他Grand fork市的红河水灾就是一例。水灾后,该市买下了沿河所有受灾的建筑。市政府想要建起一堵高高的墙来保护城市的剩余部分。该计划也许能防止未来的损失,但是合理么?
你做主:
1、提出问题。
用自己的话,描述关于泛滥平原上房屋保护的问题
2、 分析选项。
列出能够减少泛滥平原上房屋受损的措施。每一步都要列出谁从中受利,谁承担损失。
3、提出解决方案。
你所在城镇决定要为50 年最严重的洪水带来的损失做点事情。写一篇讲演稿来发表你的解决方案。(《 地球变化的表面》84页)
这个例子是在学习了河流的作用以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社会问题,是地理学科的一大任务。美国地理教科书非常重视这一点。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都应该积极地关注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有权利,也有义务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这个意识应该从小培养。
“泛滥平原上的房屋保护”就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环境与社会问题。作为社会的一员,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又认为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从小就知道我应该、也有能力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出一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