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国外高中地理教材评介
 
案例

特色鲜明的美国高中地理教科书

美国教科书《地球变化的表面》非常重视学生动手实践,从生活中建构自己新的认知;注意培养学生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而且教科书在目录和每章小结上都很有自己的特色。这些对我国 的教科书编写和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培养学生运用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建构新的认知。

【例1】制作地图

“要邀请你城外的亲戚来学校参加运动会,可以用以下的语句来说明如何找到学校,比如从高速公路的第三个出口出来,到第一个红绿灯左转之类的话。但是往往口头上很难说的清楚。你可以画一张到学校最佳路线的草图,地图可以用图片的形式而不是语言的形式告诉人们学校的所在地”(《 地球变化的表面》19页) 这个例子是在学习地图之前,让学生自己想象着画一张地图。

【例2】怎样把曲面地图展平

(1)用粗尖的钢笔在橙子或柚子的表面大致勾画出各大洲的轮廓。

(2)用塑料刀小心地剥下橙皮。如果可能,尽量剥成一大块,以便各大洲能连在一起。

(3)试着把橙皮平摊在桌子上。(《地球变化的表面》19页)

这个例子是在学习地图投影之前,让学生感受一下球面与平面的差异。 每个学生并不是一张完全空白的纸,而是一张上面有一些色彩的纸,因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些自己对生活的经验感受,也有类似或相关知识的接触和学习。以上两个例子都在学习课本知识之前,先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体验,自己先想想、说说这部分的知识会是什么,然后根据和运用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去实践,检验一下自己的认识,最后再从课本当中学习,看看自己的认识和课本中的知识有何相同,有何不同,在矛盾冲突中建构起自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这两个例子都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体现和运用,学生本身有一定生活常识和对事物的认识,当他学习新的东西时,就会把他原有的知识迁移进来,这些迁移有对的也有不对的,首先不能假设他对新学习的事物完全没有了解,而是允许他把旧的知识迁移进来,自己去建构新的认识,在他们建构自己认识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一些引导和纠正,这样学生就会把就有的知识和新学习的事物合理地、有区别地联系起来,形成对新知识的正确认知。

案例

二、与社会问题结合,培养学生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

【例3】泛滥平原上的房屋保护

美国至少有1千万的家庭生活在泛滥平原上。生活在河边是很诱人的。河边的土壤往往很平坦,易于修建房屋。因此现在有许多人生活在泛滥平原上,但洪灾的损失也在增长。沿河的社区想要减少洪灾损失。他们想知道如何保护已在泛滥平原上的人和房屋。他们也想知道如何阻止更多的人搬往泛滥平原。 社会问题:

1、政府是不是应该承担洪灾保险。

美国政府为住在泛滥平原上的家庭提供保险。保险公司能够为受灾家庭赔偿洪水之后修复所需的部分费用。保险可以帮助人,但是却很贵,因此只有百分之十七的人买政府保险。但是政府保险仅提供给采取措施减少洪水灾害的地方。此外,保险公司不会付钱给在洪水中受重创又在此地修建房子的家庭。因此,人们必须花钱在其他地方找房子。

2、泛滥平原上多大面积需要保护。

政府洪水保险只提供给科学家认为100年或500年才发一次洪水的地区。这些数字是估计数字。在加利福尼亚的沙克拉门托的一个政府洪水保险地区12年发生了3次洪水。

3、政府是否该告诉人们应该在何处生活。

一些洪水控制计划禁止在原地建设新的建筑,另一些计划也鼓励大家搬到更安全的地方。1997年南达科他Grand fork市的红河水灾就是一例。水灾后,该市买下了沿河所有受灾的建筑。市政府想要建起一堵高高的墙来保护城市的剩余部分。该计划也许能防止未来的损失,但是合理么? 你做主:

1、提出问题。 用自己的话,描述关于泛滥平原上房屋保护的问题

2、 分析选项。 列出能够减少泛滥平原上房屋受损的措施。每一步都要列出谁从中受利,谁承担损失。

3、提出解决方案。 你所在城镇决定要为50 年最严重的洪水带来的损失做点事情。写一篇讲演稿来发表你的解决方案。(《 地球变化的表面》84页)

这个例子是在学习了河流的作用以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社会问题,是地理学科的一大任务。美国地理教科书非常重视这一点。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都应该积极地关注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有权利,也有义务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这个意识应该从小培养。 “泛滥平原上的房屋保护”就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环境与社会问题。作为社会的一员,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又认为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从小就知道我应该、也有能力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出一份力。

案例

三、目录种类多样

美国地理教科书的目录全面详细,除内容目录是“篇-章-节”的结构外,还有分类目录,种类多样。教科书《 地球变化的表面》中的目录分为:内容目录、附录目录、技能手册目录、实验活动目录、考察活动目录、主要概念的强化目录、技能 实验目录、学科间活动目录。

【例4】考察活动目录

你的学校周围是什么样的地形——————————14

怎样使一个刻好的球面扁平———————————19

你能制一张像素照片吗—————————————26

地图可以显示地貌吗——————————————29

土壤是什么——————————————————49

……

目录多样化是美国地理教科书的一个突出特点,将教科书知识节能型系统分类,综合列出其目录,有利于使用者更加系统地知道要学习的知识和要掌握的技能都有什么,让使用者更清楚地理解教科书的结构,便于使用者对教科书的把握和利用。

四、每章后有小结

美国地理教科书每章后有一个小结,总结本章的知识点和新出现的关键地理术语,使教师和学生对本章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特别是便于学生进行复习,检查自己在知识点上还有哪些不明白,哪些还没有掌握。

【例5】探索地表

主要内容: 地地球表面的地形由包括海拔和地势的地表形态组成。 三种常见的地表形态是平原、山地和高原。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包围地球的岩石外壳——岩石圈 关键术语:地形 平原 岩石圈 高程 山地大气圈 地势 山脉 水圈 地表形态 高原 生物圈 地形区 (《 地球变化的表面》35页)

总之,美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的以上几个特点是值得我国中学地理教学和教科书编写借鉴的。介绍国外的教科书的目的是扬长避短,开阔眼界,丰富认识,从中汲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